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朱国春
领域: 企业战略 
地点: 北京 北京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4
  • 博客访问:153039

专家文章

您的企业“政教合一”了吗? 2008-05-22

标签:

       “政教合一”一词来源于宗教,是一种把宗教权力和国家权力结合为一体的宗教政治。其特征有三:一是宗教领袖是国家首脑,教权和政权合于一人之身,具有高度的专断性;二是教义往往被认同为法律,一切都以教义为准则。三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一般都具有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

       “政教合一”制度在中世纪时期拜占庭、俄国、阿拉伯、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实行过。当时政府为了维护和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利用宗教;而宗教为了扩大影响、争夺势力,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的联合。政教合一制度是宗教和政治结合最密切的形式。

       在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中,其典型的形态是,伊斯兰教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其教义就是国家的统治思想,其教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宗教司法制度就是国家的基本司法制度和政权合法性的根本依据。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君主也必须承认和服从“真主法度”的权威,并有义务捍卫伊斯兰教信仰,作为真主在人间的“代言人”实施统治。这种“政教合一”,核心就是国家君主的政治权威与伊斯兰教基本信条的高度融合,它把对国家君主的“忠”与对宗教的“信”紧密结合起来,联为一体,达到对臣民的思想控制与政治统治。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极少数从建立起就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又是穆斯林社团的政治领袖,其后又是伊斯兰阿拉伯帝国的皇帝。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于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于630年左右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以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从七世纪三十年代起,阿拉伯人开始了他们的军事征服活动。在东方,他们先后征服了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及河中等地;在西方,他们征服了今天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北方,他们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及亚美尼亚。到八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把印度河到大西洋,中亚到中非的辽阔地域并入了自己的版图,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扩张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后,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的君主(称哈里发)仿效拜占庭和萨珊波斯的统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复杂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为了将辽阔的帝国各地区紧密联系起来,设置了直达首都的驿站。为了使辖区内各族人民阿拉伯化,帝国政府将阿拉伯语定为官方通用语言,并大力传播伊斯兰教。这后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伊斯兰教被广泛接受,阿拉伯语在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马格里布代替了当地居民原有的语言,形成了今天的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世界。

       可以说,阿拉伯帝国每扩张一寸土地,伊斯兰教便多一个信徒。因为有政权作为保障,这种宗教的传播是全方位的,是从物质到思想,从日常行动到衣食习惯的全面推广。同时,有政权作为后盾,宗教的传播便具有强制性,指令性,一般人不得不接受。使得该范围内的人民逐渐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历史证明,这种建立在国家政权基础上的传播方式,是最稳定的,最有效的宗教传播方式。如在古阿拉伯帝国的范围内,现在基本所有的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正所谓新月弯刀所经之地,便是伊斯兰教所及之处,《古兰经》所普及之地就是“政教合一”所控制之处。
“政教合一”是宗教与政治相互利用相互融合的最佳形式,同理,文化运营与行政权力的统一也是企业运营的最佳形式。

       因此,一个规范成熟的企业,有且仅有一个主流文化,绝对不允许有第二个主流文化的存在。一个企业也仅能有一个政治核心。

       企业必须有文化,文化必须与企业权力相融合,“政教合一”是企业自身和企业文化同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只有一个主流文化和一个政治核心的强有力的保证。

       企业“政教合一”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企业领袖和精神领袖(或其思想的代言人)合二为一;二是企业权力与企业文化的主张相一致;三是一个企业仅有一个权力中心和一个文化中心;四是企业组织与企业文化组织融为一体。

       企业“政教合一”之后,在精神领袖的带领下,全体员工有了思想与行动的前进动力和目标,团队向心力大大加强;在精神领袖的思想体系洗礼下,员工的价值观趋同,思想得到统一;企业为员工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描绘清晰的未来愿景,使之对企业的忠诚度显著提高;员工士气高涨,工作热情倍增。所以说,“政教合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精神领袖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他具备三个特征:必须对企业运营有独到的见解,仅从思想体系的深度、创新性和严谨度来讲,堪称企业管理学家,并能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这是其一;其二是传道者,对思想传播的手段与技巧了如指掌,并运用自如,本人一般来讲还是演讲大师或布道大师;其三是威望极高,群众基础好,有大量的追随者。

       历史上的诸多思想家、哲学家和宗教领袖都是精神领袖,如孔子、老子、毛泽东、孙中山、马克思、列宁、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等。其中,穆罕默德是最典型的“政教合一”的代表,集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于一身。我国企业界比较知名的“政教合一”企业代表有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等。

       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政教合一”呢?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首先企业领袖提炼和总结企业的运营思想,并形成自成一派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付出大量时间、财力、物力和人力,甚至需要外脑的介入方能形成体系。该过程是由企业领袖向精神领袖过渡的必然之路。
其次要组建传播上述思想,让全体员工高度认同,进而产生极强凝聚力的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该组织在企业所有的下属单位都设有文化建设分支机构,都有一名或数名专职文化专员负责运营,即“把支部建在连上”,使企业组织与企业文化组织真正融为一体。

       再次,对上述思想进行制度化建设,使企业权力与企业文化的主张相一致。同时再通过有效的教化和各种传播的手段,让员工甚至合作伙伴从认知到认可该思想体系。

       最后,在制度上赋予精神领袖行政权力,使之成为企业领袖。即企业领袖和精神领袖合二为一,企业权力和精神领袖合二为一。另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绝对不能让权力旁落,这是“政教合一”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政教合一”的另一不良倾向是极易把企业打造成“个人化”企业,这对企业健康地发展极为不利,要个性化企业,坚决不要个人化企业。防止“个人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待企业“政教合一”完善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与文化组织的建设,逐步把精神领袖个人与权力分离,而让精神领袖的思想与权力融为一体,融合得越紧密越好。

       目前我国企业界的企业领袖多如牛毛,但精神领袖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在回归人性、人本管理的今天,谁把握住“人心”,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真正的英雄是企业的精神领袖,是行业的精神领袖。

       时代迫切呼唤企业和行业的精神领袖。

类别:企业文化 |   浏览数(324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