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高福成
领域: 生产管理 
地点: 台湾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09
  • 博客访问:102110

专家文章

提昇企業競爭力有賴管理系統的整合 2008-03-20

标签:

  所謂系統,是產生交互作用(產生綜效)的各個功能組合體,系統整合著眼於企業整體,以及各個單獨組成部分與各部分之間產生的連結關係,藉由對整體的考量,也了解各組成功能或單元(unit)的個別狀態。 

  管理系統整合的目的在於從整體的角度切入,找出問題關聯的根源,而不拘泥於細部的問題點,避免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點式改善(亦即一般所謂的現象管理)。

  企業的管理應該是一套系統取向的方法,目的在於設計組織的程序與系統,不斷地提高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因此,它包含的範圍除了組織本身之外,往前應包括消費鏈,往後則有供應鏈。
 
  企業的管理強調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承諾要不斷滿足或超越顧客的期望,因此,它不但要重視產品品質,也重視經營品質、經營理念與組織文化。管理談的全面性,是指整個系統的運作,而非單一功能或一個子系統,當然更不是一個活動(Activities)可以代表。一連串的活動,在投入原料、添加價值、產出成品後,才能供給外部或內部的顧客使用,這一連串的活動稱之為程序(Processes)。系統(System)則是指各種程序與資源的集合。(MichaelJ.Stahl;2000) 

  綜合上述管理的基本想法,將其核心價值歸納如下: 

  1.管理談的是整個系統的運作,而不是次系統或功能運作,不光只是內部的制度問題,它包含所有的員工,並向後延伸至生產、供應鏈,往前延伸至消費鏈。而應該從供應鏈、組織本身運作到消費鏈整體; 

  2.管理強調的是傳遞顧客心目中的價值,而不是只談論內部的產品品質;

  3.管理是一種不斷提高顧客所能獲得價值的活動,也就是強調持續改善的過程。具體而言,經理人的角色應該在創造組織的系統,使組織成員據以運作後,能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而非僅止於企劃、組織、領導與控制而已;換句話說,管理者的角色不在於維持現狀,而在於持續不斷的改善,因為管理的目的在於提高顧客所能獲得的價值。 

  系統的整合其實不應該存在的,在一個企業的經營過程當中,本來就是一體在運作,而不是個別分開的,因此,從純理論的角度來看,系統既然是一體的,應該無所謂整合不整合的問題;不過,放眼看看目前企業的實際狀況,會發現企業存在著奇怪的現象,也就是各系統間的運作通常是獨立而且分別由不同部門來主導,因此,負責品質管理系統(QMS)的人,不會認為安全衛生管理系統(SMS)與自己有關係,相同的,負責環境管理系統(EMS)的人,則不太主動去了解品質管理系統中有何與自己相關的,普遍存在企業的心態是,「反正只要真正與我有關係的,會有人告訴我,屆時,我再判斷是否關係,如果沒有人告訴我,那肯定無關。」問題是主導部門認為「我已經分發相關文件給他們了,所以他們應該要自己看看內容,搞清楚自己該如何做。」由於兩者存在的心態與想法不同,因此,彼此之間究竟重覆了多少規定或文件,實在令人無法猜測,更嚴重的事,則是彼此之間的規範衝突,導致企業人員無所適從,甚至徒費溝通成本。 

  一般企業發生上述問題的根源,其實多數是因為過分強調部門功能的區分,而導致溝通有障礙,作業流程的流動速度受挫,流程不夠順暢,自然衍生企業種種問題點。縱使目前多數公司的組織是以部門別來設計的,但是,大家仍應該要去思考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企業組織並不一定非得要有部門別才可以,或許,沒有部門區分的公司將會有效解決目前企業管理上長久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 

  系統的整合,牽涉到一個企業是否能從製造型企業轉型成為服務型企業的關鍵,而未來的企業是否有高附加價值,其重點則由它是屬於為製造型企業還是服務型企業來論定;什麼是製造型企業?什麼是服務型企業?它不是用工商登記的行業別來區分,而應該是以其經營的行為本質來區分;舉個例來說,連鎖便利超商如果與一般雜貨店賣商品一樣,賣一件東西賺一點點錢,則是典型的製造型的企業,但它不以賣東西為主要收入,它靠賣商店內的貨架空間賺錢、靠通路賺錢,這是服務型企業,它雖然仍存在著製造型企業的行為(賣東西),但服務型企業的行為支持著製造型企業行為的價值,所以它賣一件東西的平均利潤高於純製造型企業(雜貨店)的利潤;相同的,一般企業若單純賣產品,則是製造型企業的行為,但是如果在賣產品的過程,整合產品相關系統的知識,以這種整體知識服務來銷售自己的產品,這樣才不會陷入價格競爭。這就是服務型企業賺錢的模式,靠知識賺錢,而不是靠一個一個商品慢慢銷售的收入來累積財富。 

  製造型企業主要競爭的手段在於價格,所以製造型企業的利潤愈來愈低乃是必然趨勢,換句話說,為了求生存,凡是能夠降低成本的做法,都要列入考慮,包括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或者生產成本,問題是這些成本的縮減是有極限的,等到成本壓縮到一定程度時,不管供應商先倒閉或是企業先倒閉,終極命運是一樣的。 

  服務型企業則不是依賴壓縮成本,而在於創造價值,成本壓縮的空間有其極限,價值的創造卻是無限的。但是任何企業不會一下子就成為服務型的企業,因為服務型企業的附加價值衍生自製造過程中累積的技術知識,並有系統的將這些知識加以組織化,進而轉化成為有價值的商品提供給顧客,而這也就是知識管理的真義:透過對系統知識的加值,提供顧客服務以獲取利潤。

  系統的整合可以做得非常廣、非常大,當然部份有其困難度存在,不過就企業中最普遍實施的系統,是以品質管理系統、環境管理系統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為主要基礎,再搭配資訊科技思考流程的效率化,並以此架構其他的管理工具(如圖2),重點則在於這些管理工具在導入的過程,都應該進行全面性的思考,而不能只是看單點,這樣才不會有疊床架屋的弊病。 

类别:制度流程 |   浏览数(374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