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周锡冰
领域: 市场营销  企业文化  资本运作  品牌管理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挖掘每个品牌故事背后的匠人基因,助力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82
  • 博客访问:312417

专家文章

君子豹变,绽放的华为与任正非的国际化战略逻辑 2020-04-06

 文/周锡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这段史诗般的历史传奇中,华为就是这段传奇中结出的一个耀眼而璀璨的果子。在《华为国际化》一书中,笔者在自序中就高度评价了华为。当然,笔者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华为是在短短的30多年岁月里完成了一个从创业公司到世界领先企业的蜕变,同时华为和任正非书写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蓝海市场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创业维艰的、酸甜苦辣咸的、展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神话。可以这样说,华为的国际化历史其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企业管理史。同时也让我们窥见当初任正非的果敢和敢为天下先的自我思维进化、产品质量、组织转型的探索,以及打造世界级领先企业的梦想和情怀。

 

01绽放的华为

正是这样的梦想和情怀,华为在逆境中苦尽甘来。2020年3月31日,华为发布年报显示,华为2019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为627亿元,同比增长22.4%,经营活动现金流为914亿元,海外市场3791亿元。

 

华为取得如此业绩,实在是来之不易。究其原因,美国以安全为借口打压华为,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之后,甚至还会有后续的动作。

2020年4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主持当天例行记者会上,就被问及相关的华为问题——据报道,美国政府多部门官员拟对华为采取新限制措施,根据新规,使用美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必须先获得美国许可才能向华为供应某些芯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说道:“你提到美国政府拟对华为采取新限制措施,他们到底想怎么做我不清楚,这个要问美方他们才清楚。但是我倒是注意到,这两天华为公司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生对此事其实已经有一番表态,我认为他的反问非常有力和有道理。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动用国家力量,以莫须有的罪名无端地去打压特定的中国的企业。对于美方的这种科技霸凌主义,中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理。”

之所以被问及此问题,原因是2020年3月31日在深圳召开的2019年度财报发布会上,徐直军就近期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限制措施时的回应:“中国政府不会让华为任人宰割,或者对华为置之不理。”

当初,美国以为,只要抓捕孟晚舟就可以让华为休克,其后,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从美国的行动来看,打压华为的期望并未达到,不可能就此止步,必将继续下去,直到达到美国自身的战略目的。

 

02晚舟未归航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同日,中国向加拿大、美国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立即释放被扣押人员并对扣押理由作出澄清。

此事引发中加外交交恶,你来我往的制裁和反制裁犹如过江之鲫。为了维护公民权益,保卫中国主权的“上甘岭”,不得已中国政府向加拿大地方阵地发送较为合适的“范佛里特”“喀秋莎火箭弹”。

当加拿大遭遇中国的相关反制后,加拿大渐渐地放缓了跟随美国的脚步,同时也在释放自己的善意,甚至为自己推卸责任而“甩锅”。加拿大《环球邮报》甚至披露了美国抓捕孟晚舟的内幕。

报道称,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最亲密的顾问之一表示,加拿大政府内部认为,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是孟晚舟被捕的幕后推手。虽然该报无法与博尔顿确认情况是否属实,但是博尔顿曾公开称,他事先知情逮捕孟晚舟一事。

美国的恶意昭然若揭,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方面可以用华为当作自己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谈判筹码,华为就是一个博弈的最好标的。另外一方面,由于华为的通信设备切断了美国窃听盟国和他国的“军事、经济和企业竞争情报”的渠道,让美国暴跳如雷,美国不得不重启打压华为,恢复往日的情报收集和窥探。

华为的出现,打乱了美国的情报收集优势,向来以“美国利益优先”的华盛顿政府制定了歹毒的抓捕“孟晚舟”,“孟晚舟厄运”由此产生,归期自然不会如此顺利。就这样,苦难把孟晚舟的岁月拉长了。2019年12月2日,一篇名为《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的公开信刊载在华为“心声社区”,署名作者就是孟晚舟。

孟晚舟写道:“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这一年,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

回顾华为20多年的国际化征途中,华为始终走在满是崎岖的道路上,孟晚舟事件仅仅是诸多事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从思科以知识产权为由起诉华为开始,不是以安全为由拒绝华为的美国并购,就是以安全为由,直接打压华为。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公司加入其Entity List(实体清单)……

当华为这艘巨轮驶出深蓝时,作为船长的任正非就已经清楚,华为的出征就意味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般的悲情与壮烈。任正非讲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没有我们先辈的这种牺牲,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摆脱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的屈辱,以及长期压在我们心里的阴云,我们要泪洒五洲,汗流欧美亚非拉。你们这一去,也许就是千万里,也许十年、八年,也许你们胸戴红花回家转。但我们不管你是否胸戴红花,我们会永远地想念你们,关心你们,信任你们,即使你们战败归来,我们仍美酒相迎,为你们梳理羽毛,为你们擦干汗和泪,……”

 

03任正非的国际化战略逻辑

毕竟,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中,没有现成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那么唯有摸着石头过河。在撰写《华为国际化》这本书时,我联合大学商学院教授、智库创始人、媒体记者、风投创始人等人员复盘华为国际化战略的整个过程时发现,孟晚舟事件只不过是华为国际化事件中浮出水面的那座冰山。其间,其中的情节犹如一个一个险滩,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有惊无险,有的更是近乎万丈深渊……。

 

1994年,带着探索王安电脑公司是如何破产的好奇心,任正非悄然踏上了访问美国的旅途。此刻距离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已经500年时间。任正非的探寻,不仅局限在王安电脑公司的破产上,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步入规模化的华为,该何去何从?基于这样的战略意义,任正非拉开了与世界跨国企业经营者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华为国际化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华为轰轰烈烈的国际化市场拓展步伐开始了,其动机还是源于当时的华为愿景、任正非的战略判断,以及华为面临的困局。

(1)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愿景。在《华为基本法》第一条写道:“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2)中国市场虽大,但是饱和是必然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意味着华为与跨国企业直接在中国本土市场展开竞争,曾经的战略纵深已经不复存在。

(3)彼此起伏的中国电信业建设潮中,华为并未由此达到战略预期。当联通在资本市场急行军时,以及联通选择CDMA1995加强版而不是华为研发的CDMA2000,同时华为更为看中GSM(移动2G路线)的市场。结果是,爱立信等公司的围堵中,华为研发的GSM产品,始终无法突破。华为只在部分边缘省份拿到一些订单,在中国本土市场订单寥寥。同时华为决策层出现战略误断:押注GSM,错失CDMA订单;错失“小灵通”过几百亿的市场;拒绝做手机。正是战略失误,让历年高歌猛进的华为在2002年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事后证明,任正非启动华为的国际化引擎让华为这匹“脱缰的野马”,没有了羁绊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狂奔在充满希望的海外田野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展现——2018 年,华为的海外营业收入达到 3484.8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48.4%。2019年,华为的海外营业收入达到37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41%。

 

 

不可否认了的是,华为能够取得如此业绩,离不开华为的国际化策略。

(1)遵循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遵循美国的法律法规。

(2)“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思想”清洗和深耕海外市场中的“盐碱地市场”“鸡肋市场”。在马来西亚的丛林,还是战乱的非洲,华为的身影随处可见。即使在日本这样的市场,华为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让日本客户满意,即使孟晚舟在被加拿大“抓捕”,日本的小企业老板也公开声援,提及在3·11地震时,孟晚舟以及华为人为此所做的贡献。

(3)华为把引以为傲的中国本土市场的“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复制到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国际化市场的拓展中。

(4)与世界著名的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向IBM这样的巨型企业拜师学艺。

(5)以重金研发为前导,以认证后盾。

(6)土地换和平。在欧洲市场,华为遵循任正非的“土地换和平”战略,由此拉开了华为“以土地换和平,以市场换友商,以利益换伙伴,以价值链共荣”的战略合作幕布。

(7)参加会展,通过展示华为的产品研发实力。

(8)邀请客户到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参观,尤其是参观华为总部。

(9)不管是和记电讯,还是局限于新加坡市场的定制需求,客户标的虽小,华为坚持超出预期地满足,由此赢得客户的认可。

(10)坚持双赢,这是华为国际化拓展中的指导思想,不管是泰国、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国,华为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同时也给当地的通讯业带来了质的提升。

(11)建立可控的全产业供应链体系。当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把华为列入“实体简单”后,华为调整自身的供应链战略,迅速地“去美国化”,保证了华为的 “美国供应商脱敏”……

经过多年的探索,华为已经构建一个由浅入深的“国际化睡莲”战略根据地,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目的。目前,华为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或许正是这样的探索,任正非和华为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胸有成竹地回应美国的“实体清单”,以及延长相关的3个月时间对华为没有任何影响,即使是离开谷歌操作系统,任正非也毫不讳言地称,没有谷歌,华为手机一样能做到世界第一,只不过需要时间,华为还是希望购买美国的元器件,因为可以让在山顶的美国的供应链和谐生存,一旦雪水不留向山腰或者山脚,山腰或者山脚人们并开始打进,山上的生态由此萧条。此外,任正非也告诫华为人,理性地看待“民族情绪”。任正非说道:“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是爱国,不用就不是爱国。华为只是一个商品。如果你喜欢它,那你就用,不喜欢你就不要用,不要把这个和政治挂上钩。”

任正非得出如此结论,源于华为的国际化自身国际化策略和为人类做贡献的战略愿景。这样的思路不仅给予中国4500万家企业经营者参考,而且我认为更应该消化和吸收,毕竟这是华为30多年国际化征途的总结,同时也是成千上万华为人前仆后继以“生命和汗水”为代价的结晶。

在这里,我无言以表,但是我还是要谢谢任正非和华为19.4万员工,没有你们的不辞辛劳、不畏艰辛、不畏强权谱写的中国标杆企业画卷,也无法整理出一个我认为自豪的、能够代表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的企业案例。向任正非和华为19.4万员工致敬。

推荐
挖掘每个品牌故事背后的匠人基因,助力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
类别:总裁观察 |   浏览数(47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