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杨宏
领域: 人力资源 
地点: 广东 东莞
签名: █目标/学习/坚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671
  • 博客访问:3733245

专家文章

影响的作用 2008-05-28

标签:

一位良家女子刚刚成年就挑起了家庭发展的重担,且勤俭持家颇为能干。但却因长得好了点就遭到许多嫉妒,尤其是那些不太上进的男孩子们,更是垂涎三尺,多想套个近乎,却不料碰了个头破血流,也不能上手。更有人想以男子汉的气概去指挥其向左向右,更是欲罢不能。谁知道这个女子偏不信邪,仍按着自己的路走,且一路向前,雄赳赳气昂昂发展得越来越好。
于是这些不求上进的人们就左一言右一语的开始传起了闲话,真实“吃不着葡萄说葡萄算”,满村都是这种悄悄话了。但这女子行得正自是不怕影子歪,仍然我行我素,越发长得水灵了。连村长大人都忍不住给儿子提亲,却不想仍被拒绝了。三番五次的整治不成,就有了败坏女子名声的谣言,甚至找来了一些歌厅中的“妈咪”来佐证,用行内人的誓言来鼓励社会,要比行外人的辩解更有威力。
闲话说多了,大约就与谎话万遍而成真一样,一个好端端的美貌少女就这样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连自家的兄弟也被这种传言忽悠,闹起了祸起萧墙之争,更让外界信以为真。终于一个花季少女的前途夭折了,这个家也因此一落千丈、难以振兴重举了。散布谣言和轻信传言的人也都以胜利者的姿态自豪的认为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
这以上的故事是冯仑先生的佳作,但今天却成了当今社会中的现实。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因为阴谋论和阶级斗争的观念让本该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变成了不良舆论的牺牲品。
最近读了一本美国的菲利浦·津巴多和迈克尔·利佩合著的关于心理学的书《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更加深了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主编序言的开头就告诉“我们生活在充满社会影响的世界里”“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就是由那些互相影响、说服、请求、强迫、勒索和控制的人群所组成的。我们把它称为社会,是因为它使用的是社会影响的技巧,而不是武力的逼迫。这种影响相对而言是和平的,也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某些人的言语。观点常常会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官员或被称为专家与业内的权威的意见,就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让大多数人放弃了自己的判断或不再追求事实的真相,而为保全面子去从众,亦或在权威的号召之下而服从,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乌合之众”。
影响力巨大的莫过于“宣传”的作用了,“宣传”(propaganda)这个词在现代西方的语言中是个贬义词,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人是1622年的教皇乔治五世。“宣传”指的是政治集团利用大众影响的方式控制人们对某种信念的支持。
现在常用的“宣传”应被称为是“教育”,心理学上两者的差别在于来自于你试图影响的信仰是否是对方早已相信的东西,而非是学习和了解新的知识。比宣传更为极端的影响方式是洗脑和思想控制。它是通过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剥夺个人的自主性和自由,灌输一个人不能自主选择的态度和观念。
当一个村庄里在不断的由少数人传播着对某个人不利的传言时,这种影响的作用就必然会产生前面故事里的悲剧。
中国的股市与房市大约就处于这样一种情况。去年股市的高涨和紫金砂个股的暴涨似乎都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股市的暴涨同样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是股市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吗?业绩报告中的情况并不是很差,是百姓们的住房条件已经很好并饱和了吗?是收入在大幅度下降吗?好像也并非如此!
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下降,这本是为防止过热而预料之中的,中国的宏观经济在受国际的影响而前景莫测。但是并非进入了衰退期,仍是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中国的通涨在加速,这种预期好像已经形成,但仅仅是中国的物价在上涨吗?这些似乎也并非是有说服力的理由。
全球的通涨中,中国并不比许多国家更重要、更困难。日本也是进口大国,货币升值很小,为什么没有严重的输入型通涨发生呢?日本的铁矿石大量进口时也在涨价,为什么钢材没有像中国一样翻倍的涨价呢?许多国家的通涨超过了中国,并且收入增长低于中国,为什么这些国家的股市与房市没有像中国一样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呢?
美国的次级债已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美国的房市一年多仅下降了10%左右,美国的股市也不过在10%幅度内上下。世界大多数国家同样面临着石油的涨价与粮食的涨价,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程度远大于中国,但这些市场中的股市与房市并未因此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大约在于中国的媒体偏好于爆炒股市与房市中的消息,在推波助澜的利用各种工具大肆宣传的结果。让中国的股市与房市成了政策市、消息市和随媒体的腔调左右摇摆的困市。大量有住房需求的消费者也不敢在一片喊打之声中圆梦了。观望与等待的僵局出现了。
媒体大多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股市的温和变化,而更喜好爆炒大跌和大涨,同时更喜好用媒体的评论去推动逆市的大起大落,以寻找更多的眼球关注点。媒体也更愿意看到更多的政策调控出台,既包括股市的也包括房市的。每次有调控政策出台时,媒体就纷纷寻找业内业外的专家、学者、大腕们发布各种独家的权威报告,在扩大媒体自身的影响时,也试图影响市场、影响民众。如果能努力的让股市与房市暴跌或暴涨则喜上眉梢,更是火上浇油、兴风作浪。
股市、房价都是每日必见的一种新闻。如果正常的、真实的报道事实本无可厚非,这是新闻的职责。但恰恰在于媒体并不甘心仅仅反映真实信息,更愿意带有倾向性的进行解释、分析与评论。外行人也许看不出这种媒体暗箱操作的倾向性和对市场的引导性,但内行人却心知肚明。一是,媒体会有倾向性的选择预见已大约可知观点的或说符合媒体要求意图的专家,给他们充分表达意见的舞台;二是,尽管为了公正性的门面,他们也会选择一些对立面,但刊登的或播出的却是经过媒体的编辑们精心挑选和剪辑的,只用于为媒体的目的服务的场景与段落。让那些不同的观点也变成为媒体吸引眼球的工具。
遗憾的是受众者并无法去了解这些背后的秘密,他们以为眼见为实的电视与照片是真实的,却不知道语境的变化与语言前后的逻辑性,更不知道这些结论性的总结之前是有必要的特定条件的。眼见的是被编辑与剪辑之后的“真实”,但并非是话语者真实的思想。
一个最直接和简单的例子就是“吸烟有害健康”,大多数的烟民在健康的保命教育中放弃了吸烟,但烟厂和烟商们则不断的生产出更好的包装、更低焦油含量的新产品,给烟民一个最大的误导,似乎高焦油含量的香烟有害健康,而低焦油含量的产品则无害于健康。其实这两者相比,肯定低焦油含量要比高含量的产品对人体的伤害要小一些,但不管焦油含量的高低,吸烟都会严重的影响人的健康。
可怜的是禁烟的公共产品要靠财政支出来做广告与教育(宣传),而烟厂的暴利则可以拿出远胜于公共支出的财力去做更多的广告与宣传。因此更多的误导作用让烟民的比例并没有大规模的缩减,反而在低焦油含量的香烟推向市场时吸引了更多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一代。
这就如同许多商场会在年、节和店庆时用大量的优惠条件来吸引顾客一样。但这些减价与优惠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并非商家和厂家在做亏本生意。优惠与打折的名词总是会对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倾向性影响的。
许多地产商在用降价与打折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道理大约是相同的。目前市场中的降价大约都是与前一期推出的房价、前一段周边的房价做对比得出个开发商降价的结论,但并不知道这个降了的价格与土地的获得成本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不知道这个降了的价格有多少利润,更不会知道这个价格也许比决定这个项目投资时的预期还要高。
也许一个地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会影响房价的波动。如非常住人口的比重数倍于户籍人口的地区,当经济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外来人员减少时,必然会影响到房价。但多数地区则是户籍与常住人口的比重远远大于非常住人口,房价的波动则小得多。北京有30%的新房被非户籍人口购买,但却是自住的常住人口,因此并非炒房的主力军。但媒体却不分这些背后的因素,借房价的波动大做文章,以形成民众对市场的错误判断。
谁都知道房改市场化给社会、城市与民众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与住房的改善。但这个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行业却始终在媒体的宣传与民众的口碑中处于劣势的不利地位,或说是最不受尊重和欢迎的行业。更有甚者则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评论家,更是将这个行业称为是害群之马,应予取缔。于是更多的真相被掩盖了。
每个行业中都会有些不遵守法律与社会功德的差企业,都会有几个坏得不能再坏的烂公司,但对于整体行业而言并不能因为有一些不正当行为的出现而被全部或彻底的否定。这也是个导向的影响问题,既然不能因为这个行业中有一些好的企业而赞扬这个行业,同样也不能用相反的方式而破坏一个行业的名声。
买不买房、何时买房本是个消费者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钱包的厚薄与消费的偏好来决定的事情。但如果媒体在这些个人权利的选择范围给以了强大的压力和舆论的引导,那么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并且会摧毁社会的信心。
发改委某部门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二季度房价会涨,社科院的蓝皮书也认为市场未有拐点。但媒体却不会花大力气跟踪连续报道,更不会组织专家分析与评论。原因正在于房价的涨远不如房价的下跌更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注意。许多媒体则连两个报告也视而不见,不愿花费资源。
市场本有其自我发展运行的规律,但忽悠的媒体多了,且不断重复,则消费者的观念被无形中影响和扭曲了,市场也就随之变化了。媒体也可自豪的吹牛自己的正确与权威了。就像前面的故事一样,一个花季少女在一片谎言之中夭折了,少女的不良行为也在“莫须有”中成了真实。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246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