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姜上泉
领域: 生产管理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姜上泉导师联系方式:13530390209(专职助理蒋老师微信同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11
  • 博客访问:898837

专家文章

姜上泉:麻木的鄙视链底端 2013-09-17

麻木的鄙视链底端

    姜上泉、冯见

最近市场上流行一个新名词,叫鄙视链。鄙视链因电影观众群落的现实意义与普遍可以的比喻性,致鄙视链瞬时被发现,并很快广义化,并泛化成一个热词。

    鄙视链原指电影指向,针对的市面上犹其是网络上电影国家产地特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而这样的观众群落,有明显的文化层别和社会地位分野,并且一般人也能在略了解热词内涵后,轻易在印象中,进行直观的认知。

      鄙视链的形态是这样的:英剧据于链的高端,其次为美剧,再列港剧,再次列为韩剧、日剧、再次为国内剧,据说最后是泰剧。当然,鄙视链热词产生于中国南方报纸,那么评判依据也几乎产生于中国南方语境。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显然并不全然。

      我们一般认为,电影产品的比较内容,应当是文化性,而不是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但实际上,显然鄙视链所描述的并不完全如此,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比较。似乎文化性在其中并不占过大比重。但问题是,如果是全方位的比较下而不是文化性下才形成的鄙视链,鄙视链是如何形成的?鄙视链的合法性又在哪里?鄙视链形成的最高端处的群落,又有怎样保持其权威呢?

    显然,在世俗形成的鄙视链,并没有定型,英美剧群落,高下尚在争论之中。因为,即使英剧依靠文化性提供的电影产品恍然间成为顶端,但美剧依靠其思想性提供的产品,依然有可能推倒英剧,而成为华山论剑第一名。美剧对于末世主题,提供的是人类最后的走向问题与答案。此绝非英剧不温不火贵族味十足的文化性可以比拟。相对于文化性,电影现代性的演变方向是与人类终极价值观和信仰。美剧不仅提问,还且还在蒙胧中作了回答。

    鄙视链的顶端相邻的比较,只是作了大概的总结,并没有作深入的文化层面的解析。

    但是,鄙视链末端,却有绝对高下之分。

    与英剧和美剧相比,处于鄙视链较底端的港剧,既不存在文化性又不存在思想性,无论在手法、主题上,都处于绝对下风。港剧是娱乐至死的偶像剧,港剧大约在自我中肯的定义中,自甘堕落。大概这样的类别中,还包括韩剧和一部分大陆剧。偶像剧,只是与英剧与美剧同在一个序列,但实际上它们与英美剧存在时代性的距离和本质上的分野。当英美剧在启迪人类大问与探索末日世界的何去何从时,偶像剧还停留在造就虚幻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毫不夸张地说,偶像剧的本质作为文化产品,其违背人性之善,走向英美剧善化灵魂的反向。

鄙视链热词的诞生,在说明世界国家性思考形态的同时,也描绘着热词诞生地中国的文化态势。中国的文化现状是:偶像崇拜,自由性缺失,在麻木中偶然感受疼痛。

于中国观众存在的对英美两国的电影态度与认知,反向说明中国南方知识分子的文化现状。似乎鄙视链的诞生,更多的不是说明西方文化的形态差别,而只是说明中国当下文化缺憾。这样的推理,如果应用到香港偶像文化土壤下生产的港剧在内地三十多年来遭受的前热后冷(台剧是先热后无)不同命运轨迹,似乎也足以佐证鄙视链的真实。

    超市,也存在鄙视链。德国的麦德龙当算鄙视链最上位,沃尔玛为第二位,法国的家乐福为第三位。而社区小型中国连锁店,其位最末。这是基本构架。

    食肆也有鄙视链。

与电影鄙视链反映的文化本质一致,企业的鄙视链,反应企业所受文化本质的影响更加实在并且是触目惊心。

企业是美资企业,其优越感让员工身价迅速提高。其次,人们想进的企业是日资企业,再其次,人们的愿望是港资企业,再其次是台资企业,居于鄙视链最末端的,是中国本土企业。

     许多在美资企业的员工,有十足的自豪感。而相对在本土企业打工的人,往往会感到自卑。美资企业是被社会标签化的。标签内容是:工资高、管理不苛刻、大家友爱、员工受企业高层关注、加班少、环境氛围友善、企业制度性的自我约束,能让员工感受企业的关爱、员工流失率低、员工业余生活文化性强、进入门槛高。美国企业形成这样的特征,让人简单归结为企业是美国老板。而如果,再追究下去,就能发现,是美国社会与文化在其中起作用。

    英剧爱好者,为什么鄙视美剧观众群别?因为英剧爱好者,觉得自己具有与英剧匹配的文化素养。并且,同时觉得美剧观众群别,因为自身文化素养不够,难以越过英剧门槛。而美剧迷,又认为港韩剧迷,文化层次低,不具有领悟美剧内涵的能力与素质。

在鄙视链中的另一个有趣现象是,这样的排列,并不是单方面群落自选的结果,实际上这样的层级排列,同时也来自于下层层别的默认。于是,鄙视链的存在,取得了合法地位。

    企业文化土壤,决定企业的一切。即使是失败,美资企业的失败之路也带有美国文化骄傲的味道。同样,即使是胜出,中国企业也带有中国文化及社会思维的种种特征:人口红利、低质价廉、以环境和诚信为代价。

    中国企业的成功,有着太多争议,这样的争议存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企业的成长,也存在争议,中国地方政府直接注资,或以品牌扶持的政策名义而在市场化中让它所中意的企业胜出,这样的行为,几乎广泛存在于各产业基地。这样的行为,让市场化的公平本质演变成虚妄。并且也是中国民企度日维艰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外环境的不良,中国企业内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企业轻视文化,往往误解企业文化。他们明白社会负影响力对企业的伤害,却从未以批判建树企业内环境。中国企业管理只思考问题,而不思考管理本身,或以控制为管理,病态而毫无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可以从文化入手,可以把文化当成管理,把管理当成文化。可以思考,为什么电影与企业两类鄙视链上,美国都是鄙视者,而其它人都是被鄙视者。可以研究美国电影,来探讨中国企业管理,来获得企业管理真谛实惠的多,也大气的多。

没有人在鄙视链底端哭泣,是因为根本就看不到鄙视链顶端的王者。他们不会为自己被鄙视而忧伤,而是在为自己的无知而幸福着。电影是、文化是,企业亦是。

 

推荐
姜上泉导师联系方式:13530390209(专职助理蒋老师微信同号)
类别:新能源 |   浏览数(163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