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王延文
领域: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企业文化 
地点: 湖南 衡阳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929
  • 博客访问:451295

专家文章

孔子的不远游与老子的远徙 2009-01-22

标签:

孔子的《里仁》中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与老子第八十章“民至重死而不远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都是说明了我们原来的人是不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远走他方的。只不过各人的侧重点不一样。
孔子是从孝的角度去强调的,是因为父母在而不能也不必远游,是从对父母的孝这一方面来说明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孝敬父母不远游做一点小小的牺牲又有何关系呢?要尽力地孝敬父母主要的是从敬的一方去考量。如果不敬的话与狗和马这些畜生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狗和马它们也会结父母孝顺。所以父母在不远游也是从对父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而不远游的。不过,孔子也不是那么死板,也权变了一下,就是在后面补充一句游必有方。就是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如果远游的话则要让父母知道,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是我们要居有定所,不要让父母牵挂。
而老子则是从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入手,他后面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就是对这一不远徙的最好的一个说明。如果还要说得更确切的话,下文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则更能说明这一点。就这样的近的地方都不愿意多去交往,还何况远徙呢?这也是我们不轻易远行的两个发自内心的不大远游的理论根据,也使我们这个民族不愿意客死他要叶落归根的缘故。老子强调的是民风的纯朴,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或者说是追寻到更久远一点则是一种原始的部落社会群体,是殷商社会的一种留恋。“虽有周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对当今的战争表现的只是一种无奈,对当今的民常常在战争的逼迫下要远徙的一种徒叹甚至于谴责。老百姓不愿意这样可是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常常发动战争以至于民不聊生。这是对老子今本的解读的意义,也说明了今本与古本的截然的区别。古本中说的是“民至重死而远徙”。这一个“不”字一加,就是相反的意思了。没有“不”之古本是出自长沙马王堆中的帛书甲乙本。从老子的思想来看,古本应该是能够行得通的,其历史也决定了古本应该是对的。因为古本的历史时期更接近于老子,而今则稍晚。再从其思想脉络来说,古本也是对的。老子本来遵循的原则就是无为而治,所以他不会提倡统治者们强行阻止老百姓远徙的自由。所以,一字之差,就会令人产生很大的误解。我前面的解释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如果老子也赞成民不远徙,那他与孔子与其他诸子就没有任何的区别了。提出人口的流动,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只有老子能够做到这一点。应该说庄子也继承了他的这一思想并加以发扬。这在庄子的第一篇就也有很好的说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其名为鲲为鹏者欲南冥也,却受到蜩与学鸠与斥鴳笑之。南冥其实就是南飞也,也是一种远徙。老庄的远徙是不同于孔子的不远游的,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截然相左。老庄是不安于安土重迁的,也反对统治者严格控制老百姓迁徙。统治者之所以不让老百姓流动,就是为了广土众民,就是为了从他们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孟子尽心》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管子霸言》“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实行广土众民的政策,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赋税和兵源,各国都在抢夺土地和民众:一方面千方百计从其他国家招揽民众,一方面严格控制本国老百姓不外流。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孔子一种温和的表现,说的也许就是后人强调的一种中庸,一种过犹不及,是从家庭出发而联系到社会,是儒家思想的一以贯之的表现。“民至重死而不远徙”则是老子一种对当今社会的强烈抗议,是老子一直以来的冷若冰霜的对社会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只是在他那充满睿智的文字里,没有过丝毫刚强的血气方刚的怒容。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418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