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王华清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手机:1371473310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751
  • 博客访问:2088705

专家文章

企业管理中的“无为”和“治” 2007-04-23

标签:

谈到企业管理,许多人都会头头是道。但“道”究竟在哪里?怎样才是有“道”,恐怕难以说清。作者以为“道”其实就在“无为而治”,“无为”让给员工,“治”则应放在大是大非。
首先谈谈“无为”问题。这首先涉及到“无为”的领域及方式问题。
通过对一些高科技企业的解剖,我们发现“无为”主要表现在员工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工作时间(一定程度的弹性工作制)、私人办公小环境(桌面小摆设)、业余爱好等方面。“无为”的方式实则是有意留下制度上的空白点、不将领导的工作以外的个人喜好强加于员工。这些实际上体现了人性温情的一面。
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实际上则体现了对管理层、员工的“双重标准”——对管理层(包括部分中层)的宽容和对普通员工的“苛刻”。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反映。人才的“稀缺性”或高成本需求在左右着“无为”的领域和方式。随着劳动法规贯彻的日益深入,逐步打破“双重标准”的趋势已经显露,但这个过程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治”的方面,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逐步趋于细节化,“治”的领域逐步从市场营销逐步向质量管理、招聘录用、绩效考评、员工满意管理、培训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品牌管理、价值链管理、政策环境营造、行业规范、竞争情报管理等渗透。但是,与“无为”一样,“治”的细节化过程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占绝对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按照美国“卓越绩效管理准则”的评分标准来说,从目前普遍的200-400分的水平向500-600分挺进的过程中,估计至少需要持续3-5年才有可能。以目前深圳近14万家民营企业为样本推算,真正使60%企业达到500分以上可能需要10年以上。因为大量的企业在“摸石头”阶段,要认识到管理咨询的需求并付诸实施,再到持续的改进,决非一个“钱”字可以解决的。这要看“企业家”们的认识能力和“机缘”。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7628)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