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李晨东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其它类别 
地点: 天津 河西
签名: 宁静致远,厚积薄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53
  • 博客访问:935516

专家文章

与“压力”共舞 2008-10-15

标签:

    压力与我们密切相关,个人问题、工作争端、甚至仅仅是身边莫名其妙的担忧都会在我们内心埋下一颗颗“地雷”,时间久了,连成一片雷区,一件微小的事件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曾经说过:“压力犹如一把尖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让我们先抛弃固有偏见,心平气和地走近压力,看看它的真面目。
 

压力的导火索 

  职场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压力来源。当人们开始职业生涯或者跳槽时,面对着全新的工作环境和陌生的工作内容,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工作任务单调、不明确的职业角色定位、不乐观的职务提升前景等都会给上班族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全球具有普遍性,美国心理学会对年龄30岁至50岁的上班族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有53%的人存在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职场心理压力问题。 

  现代社会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周末夫妻、试管婴儿、代孕妈妈等新事物和新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不一而足。不同家庭理念之间的摩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碰撞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考验。另外,家庭经济困难、住房状况紧张、子女教育就业等问题也都有可能成为家庭压力的导火索。
 
  除此之外,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不安定心理也会给人们带来形形色色的不同压力。 

  心理学上将那些能够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Stress)。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 

  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压力能唤起人类的潜能和创造力,但如果压力处理不当,不但会损害我们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唯物论:正视压力
 

  一位讲师在课堂上端起一杯水,问道:“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的学生说是500克,有的说是50克。 

众人一番七嘴八舌后,讲师徐徐道来:“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可以做到;拿一个小时,你会觉得手臂酸痛;拿一天的话,恐怕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无论轻重,到最后都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让人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这般,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拿得稳妥。” 

  压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宜长时间保持,但同时它也是客观的。我们应该先放下手中的这杯水,摒除所有关于压力的主观感受,客观地认识一下究竟什么才是压力。 

压力是什么 

  我们所谈的“压力”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Hans Selye)博士提出来的,他被业界尊称为“压力之父”。汉斯认为,压力(Mental Pressure)也叫应激,它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对于个人来说,压力即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压力的产生受到客观刺激强度和自身情况两个因素制约。 

  压力的表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心理层次,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觉得紧张”;另一个是生理层次,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体反应。这些身心反应合起来称为压力状态。 

辩证法:压力功过 

  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或许是人们对于压力最直观的心理感受,但是并非所有压力都是洪水猛兽,它有时候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良性作用。适当的压力让人们有机会去激发自身潜力,挑战自我极限,让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进而推动社会前行。但是如果压力过大或者持续时间过长的话,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出现焦虑情绪甚至更为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 

沙丁鱼是怎样游回港口的 
  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叫做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它和爱吃沙丁鱼的挪威人有关。鲜活的沙丁鱼在市场上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可是返航路途十分漫长,绝大部分沙丁鱼在中途就已经窒息而亡。不过有个渔民每次都能够让大部分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原来,这个渔民在沙丁鱼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当鲶鱼进入鱼槽后,沙丁鱼感受到了生存威胁,它们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都活着回到港口。 

  正是鲶鱼的压力激发了沙丁鱼强烈的求生欲望,完成了活着回到港口的“壮举”。压力带来的适度紧张能够增强大脑的兴奋度,提高大脑的生理机能,使人思维更为敏捷、反应更为迅速。它会激发我们内心的很多潜能,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反之,如果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真空”下,人们很可能放松自己,懈怠下来,没有目标感。 

  很多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从不逃避压力的存在,他们甚至“爱上”压力。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机会往往就在困境当中”。采用正确积极的态度可以因势利导,将负面的压力转换为正面的推动力。 

“世界流行病”之过 
  如果压力长期存在得不到缓解、处理不当,会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出现。汉斯·薛利博士指出,精神紧张、沮丧、没有安全感、生活没有目标,这些都是最有杀伤力的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已经充分表明这些压力容易引发偏头痛、胃溃疡、高血压、抑郁、精神疾病,甚至自杀。一些学者的研究还证明,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癌症、心脏病的发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情绪上,压力会导致抑郁、激动、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造成意义感降低、幸福感消失、自我协调和对他人的接纳程度大大降低。 

  过大的压力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能力,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判断力下降、甚至出现幻觉、思维混乱、反应速度减慢等现象。一些反常行为的出现也和压力过大有关,例如精神萎靡、举止古怪、待人敷衍、推卸责任、滥用药物、有自杀的倾向、人际关系恶劣、食欲不振或过强等。
 
  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将工作压力造成的危害列作“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方法论:实现超越 

 “成人儿童玩具”、“枕头大战”、“情绪食品”、“周末号哭”、“人肉多米诺”等千奇百怪的减压方式充斥各大网络论坛,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层出不穷。它们是否科学有效?究竟该如何健康地进行压力疏导呢?有哪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从压力到动力的超越呢? 

用乐观心态拥抱压力 

  一个女儿向父亲抱怨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父亲把女儿带进厨房。他在三只锅里各倒入一些水。水烧开后,他在不同的锅里分别放入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过了一会,父亲让女儿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注意到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把鸡蛋壳剥掉,她看到了一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品尝了香浓的咖啡。 

  女儿迷惑不解,父亲娓娓道来,其实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压力——煮沸的开水,不过它们的反应各有不同。入锅前坚硬、不示弱的胡萝卜进入沸水后,变得柔软而脆弱;鸡蛋似乎是最不堪一击的,不过经过沸水的洗礼,薄薄外壳下的鸡蛋变得坚强而柔韧;粉状咖啡豆也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味道,而且还改变了水。当生活中的压力找上门来时,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呢?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在决定着生命的定义,态度决定了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每个人采取不同的压力处理方式,有些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他们将压力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实现完美转身;有些人却自怨自艾、执迷不悟,陷入压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台湾管理学专家许瑞兰说过: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像动物一样在大草原上猎食。有时丰收,有时失败。有时自己跌倒,有时看到别人跌倒。但是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人多快才能站起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运动释放“快乐激素” 

  美国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运动不仅确保身体健康,还有利于人的精神卫生、缓解生活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它可以驱除压力,提高自信,改善情绪。美国总统小布什每天早晨都坚持慢跑;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减压也有秘诀,他最喜欢运动。 

  神经内科专家介绍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运动对于人的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在运动过程中,个体能量通过合理的方式得以宣泄,这样分配到负面情绪的能量相对就少了。 

  情绪的好坏与大脑内分泌出来的内啡肽的多少相关。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分泌增多后,人会感觉到轻松和欢愉。内啡肽也因此被美誉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这种身心愉悦的状态有助于人们排遣压力和不快。医生们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也往往鼓励他们进行适量的锻炼。 

倾述间,压力灰飞烟灭 

  当压力出现后,发泄和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酗酒、抽烟、纵情声色更不足取。用倾诉的方式把压力释放出来是一个重要的舒压方法。弗洛伊德就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减弱。 

  倾诉能让人的侵犯能量释放出来,倾诉不仅可以实现情感宣泄、心灵交流,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心理审视和心理调整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压力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悲观,你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当你将工作中的压力抒发出来的时候,你会得到人们的关爱、回应和鼓励,甚至会给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压力自然就会慢慢化解了。 

  专家们认为,除了倾诉,哭泣也有助于排除不良情绪、缓解生活压力。哭泣不仅是人类纯真情感的爆发,它还有助于释放体内积聚的神经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从而达到纾解压力的效果。 

  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表明,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回答说几乎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情感自由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内心有益得多。
 

类别:激励机制 |   浏览数(993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