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陈启华
领域: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品质管理  商业模式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有一种爱,叫成就他人的梦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22
  • 博客访问:6771498

专家文章

为何富不能过二代? 2011-09-17

  历来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像是对世俗成功的诅咒;“富不过两代”却不是毒詈,而由著名人类文化学家许烺光先生提出的。这是他在深入统计解析中国历史文献及实地考察近代民俗文化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而近来不时曝出的“官二代”、“富二代”多重负面新闻,也不能不令人深感怵然,催人深思和慎戒。

  “任何人,无论在现世如何成功和显耀,如果其后代搞得乱七八糟,那么他(她)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感叹发自一个名叫杰奎琳的名女人,船王奥内西斯遗孀,更是美国总统肯尼迪遗孀。在美国,杰奎琳以“懿范足式”的良母形象广为人所称道,对儿子的养育可说不遗余力。小肯尼迪表现又如何呢?杰奎琳死后没过几年,小肯和他太太就坠机而亡。经调查,原因是他们在自驾小飞机参加朋友婚礼的途中,因口角而厮打,竟置飞机驾驶于不顾。幸而杰奎琳仙逝在前,否则情何以堪?

  类似小肯尼迪的行径,即令上帝恐怕也难帮得上忙,何况区区寡母?板子自然不能打在杰奎琳身上。那么,还有谁得承担罪过? 杰奎琳生前有此感叹,潜意识里难道有这样的恐惧?我们难以确知。但她在名利场里周旋,所见所闻有不少足可引起她忧虑,自不难推想。许烺光的探索之一,就是要追寻答案,下一代怎样成长才能称职接棒。

  文化的内涵包括些什么,向来见解各殊,但作为基石有两类是必备的:一,习俗和仪式,如生、婚、丧、庆等方式和节假日,及其崇拜对象; 二,下一代的培养方法和规矩。文化之能持久,在于这些规范已融入民众血液,成为不言自明的习惯。怎样养育子女,因此浸透了所属文化的价值。对于华夏文化,子女的生育教养意义尤其大。因为华人的安身立命之基,是把自身当作血缘链条的一环:对祖先崇敬,并有责任通过子裔继续其命脉。华夏文化缺少西方文明的基本构件,如个人的灵魂、罪愆、救赎、救主等观念,华人“祭神如神在”,假设神存在的话就应当保佑自己家庭顺遂,然而所祭的祖先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儿子能否不辱没祖先并发扬光大,意义超越了下一代“教育的成效”。

  文化的这种差异,从市场和管理的角度,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市场化进展的结果——深受华夏伦理影响的东亚经济体(无论新加坡还是日本、韩国)的发展可为佐证——企业还将以家族拥有并经营为其主导形式。因此,解析富二代的行为和心理有其社会意义,重温许烺光的著述也有其现实价值。

  许教授学术成就卓著,1977年被选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他鲜为国人所知,原因大致有三: 1944年赴美国任教,终身客居彼岸;著作几乎全部以英文撰写 (直至约十年前才在台湾陆续汉译成《许烺光著作集》);他没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典型路数来研究。顺便说,笔者八十年代留学,也是到美国以后才读了费孝通的“江村文化”,也才发现许烺光的《祖阴下》丝毫不比“江村研究”逊色。

  “富不过两代”是《祖阴下》得出的结论。这是许烺光在伦敦经济学院得到博士学位后,运用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方法对云南的小乡村“喜洲镇”长时间田野调查(一千户、八千人;1941年7月—1942年6月及1943年7月—9月)的成果。对平民家庭里贫和富两个群体的考察,以及从史料对权贵名人的跨代统计分析,令许烺光相信,华夏文化里“父子同一”的主轴关系,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因周期性地削弱了富裕人家子弟的能力和追求成功的动力…… 一个看上去以保护其后代社会地位而不断延续家族的亲属系统在其内部创造了有利于对方(贫寒子弟)的作用,因此造成了传统中国社会惊人的变动性。”

  许教授对历史上成功人士的分析,主要依据的是蒋良黻的《历代名人年历碑传总表》(包括了30个姓氏的所有的名人),从籍贯和生卒年代来判断同姓者是否存在父子或祖孙关系,由此来判断该家族的荣枯延续的时间。他不无惊讶地发觉,“在所有的三十个家族中,家族显赫的时间没超过两代,或至少不超过三代。”尽管中国社会在传统制度的安排上有太多“有利于名门望族延续的因素,但中国的名门望族与欧洲的相比,历时周期要短暂得多。”

  为了印证他的结论无误,许烺光又遍访地方志记载的名人望族的兴衰,比如浙江省的镇海、慈溪、鄞县,发现“富不过两代”的规律依然奏效,“在发达地区,名人出生于名门望族和平民百姓的比率几乎相等。”

  有人或许会说,那是哪个年代的事了,现在可是大不同了。笔者却赞同许教授的见解,“社会的变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种种因素紧密相连。了解过去是理解现在的必要条件”。那么,目前导致“富不过两代”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笔者将在下期讨论。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人财富或荣耀,而是对广阔世界所做的贡献。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在专著《做你自己》一书中坦言:“父亲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幸运不是他事业的成功,而是给了孩子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以及孩子自由选择的充分尊重。”

  《做你自己》谈的是价值观、人生信念,以及美好生活的行为与态度。本书还谈到身份认同,我们判断其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让我们思考富二代应该如何面对人生这一话题。我们归纳出富二代的5大悲剧,是为了让多数人明白:贫者不自卑,富者不虚妄。

  悲剧1:缺乏企图心

  富裕家庭考虑不周的赠与会浇灭一个人的雄心并枯竭他的企图心,从而使年轻人丧失寻找自己航向的冒险精神。彼得·巴菲特记述到:“父亲在寻找激情、活出自己人生轨迹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那么他又怎么会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去挑战人生,并从中获得快乐呢?因此,巴菲特家族没有设立庞大的信托基金!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在年满19岁之后,每人获得了一笔数额非常有限的财产。”

  彼得·巴菲特是普通人,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听到别人说:“你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可是你看起来好普通!”

  跟大多数作曲家和音乐家同事一样,彼得·巴菲特只能通过最新的一部作品来体现自身价值,也无法预知能否在下一份工作中更加成功。“我一直认为用普通来形容我,是一种褒奖。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可以‘正常生活’,被周围人所接纳。‘普通’就是一个人有绝佳的机会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

  悲剧2:缺乏宽容,没有感恩之心

  有句哲言:我们对差异的包容能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成为偏见的俘虏时,我们的生活将变得狭隘而贫乏。富二代尤其缺乏宽容,缺乏对多元世界的理解,很多富二代只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交往圈。

  彼得·巴菲特论述说:“假如你这个不喜欢,那个也不待见,最终你的世界将只剩下你自己,以及几个外表像你、思考方式也像你的人,这个世界就像散发着傲气、死气沉沉的小型乡村俱乐部。”彼得·巴菲特的两个提醒尤要注意:首先,人们永远不应将宽容看作是天生的事情,而是要积极地去培养这种态度;其次,自欺欺人地认为偏见是别人才有的缺点,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一个人应当时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念。一个人总要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这是道义使然,也是智慧使然。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可以让我们的胸怀更宽广。不过,富二代尤其缺乏宽容和理解,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应得的,有些富二代会极端的认为没有钱的人是下等人,该受磨难与蔑视。

  许多富二代们似乎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具有优势,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生命伊始,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这些人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但却不懂得感恩。他们环视四周的时候,看不到世界的不公正和不平等,反而觉得身处的这片小天地还挺舒适的。

  当自以为是者拒绝承担责任时,他们便注定要过着虚假和不安的生活。

  悲剧3:缺乏属于自己的工作态度

  彼得从父亲沃伦·巴菲特身上学到一种价值观,他说要感谢父亲让他认识到该价值观的重要性,那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种工作态度。

  有些人认为,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每天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即使他对这份工作毫无激情,甚至心生厌烦。按照这种思路,单纯的努力、压制自己的喜好和时间上的付出,都算得上是基本的美德。

  在股神巴菲特看来,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是这样的,他也这么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良好的工作态度,首先在于勇于发觉自我。当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即使一场艰辛、劳苦,仍然可以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甚至产生一种神圣感。

  是什么秘诀让巴菲特面对长时间分析年报看似乏味的工作,还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激情?彼得·巴菲特分析说:首先,他并不是为钱而工作。虽然他最后获得了金钱,但这是对他商业智慧的充分肯定。金钱是副产品,而不是最初努力的目标。老巴菲特真正重要的工作“实质”:激发他无限的好奇心,验证他对实际业绩的预测能力,体验发觉价值和新机遇的可能性。“如果我的父亲以金钱为奋斗目标,那么他的努力将会很快变得乏味的例行公事,工作也仅仅是一份差事而已。”

  崇尚工作报酬而非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报酬有可能随时被夺走。彼得·巴菲特认为,一个健全而持久的工作态度所强调的不是变化无常的利益报酬,而是工作本身,实现工作目标的热情、专注和用心。

  忠告: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因为它是赢得自尊的最可靠途径,并且可能是唯一的途径。为什么要努力奋斗?因为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最大潜能。所以富二代们要认清自我,告诉我们有何东西可以奉献给他人,能够成就多少事情,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彼得·巴菲特看来,认真、热切地追求快乐,与在其他领域实现成功,都需要具备相同的品质:耐心、自知之明、走出逆境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彼得后来在音乐领域大有成就,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舞蹈场景配乐就是他的杰作。不过,从心所愿并非易事,彼得与其他年轻人一样,必然要经过过自己的成长道路。彼得19岁时,巴菲特给了他价值9万美元的股票。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彼得来到旧金山自己闯天下,没向父亲要钱,而是自己打工养活自己,收入不高,只能居住在一个放了乐器之后屋里已没多少空间的小公寓里。

  虽然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会让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也从事投资生意,但巴菲特最终并没有逼彼得走上金融投资的职业道路,而是成全其音乐的梦想。彼得认为,父亲灌输的对财富的看法和目光长远的理念帮助他克服早年闯荡的艰辛。

  从彼得身上看不到“富二代”的傲慢与阔绰,他表示会向父亲一样投身慈善事业。他在书中写道:“经济浪潮起起伏伏,惟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彼得·巴菲特通过个人经历领悟的箴言还有很多,以下是为摘录:

  “一个人拥有的胆识和决心,比金钱要重要很多倍。”

  “我的父母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让我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还有幸福,而非财富。”

  “如果有两份工作摆在你面前,一份乏味但薪水很高,另一份有意义但待遇很低,你会如何抉择?彼得·巴菲特会选择待遇低的那一份。”

  “因为金钱是副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工作的实质,钱买不到快乐,而人生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

  “好运气极少意味着事情会变得简单,相反,好运气常常是带来挑战和困难的一个契机。你必须随时准备好把握机遇,才不至于辜负这份好运。”

  “人们常常将愿望的实现看做是一种完结,但如果将其看做是起点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看到愿望指引我们走得更远,才会真正让人感到兴奋和充实。”

  一个咸鸭蛋或半斤大米,可以换两个馒头,这就是它们的价值——如果把馒头当做一般等价物的话。

  不知谁嚷嚷了一嗓子,咸鸭蛋好,咸鸭蛋富含250种维生素ABCDEFG……于是大家信了,这个世界对咸鸭蛋的偏好忽然间变得如此强烈,20个馒头?不,100个,200个,250个!大米也跟着沾了光,半斤可以换仨馒头了。

  只有肚子最清楚,大米还是那些大米,咸鸭蛋还是那个咸鸭蛋。

  言必称PE,言必称黄金,言必称房地产,说穿了,它们都是那个“营养丰富”的咸鸭蛋。

  如果不,那么,你OUT了!?

  外管局统计表明,21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过1600多亿美元;时至今日,这个数字接近32000亿。2001年,黄金最低到达255.96美元/盎司,今天正在1600美元以上翻滚。我所在的偏郊小区,十年前3000元一平米,现在则达到了15000;我身边的张三李四,三年前跟投了一家公司,而今身家近亿香车美女招摇过市——以声誉担保,这不是谎言,也不是个案。

推荐
有一种爱,叫成就他人的梦想。
类别:总裁时评 |   浏览数(581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