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史贤龙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品牌管理 
地点: 上海 徐汇
签名: 创造价值,驱动增长——价值型公司***引擎www.chief-wisdom.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905
  • 博客访问:4662660

专家文章

哪天不在做品牌----品牌的经营本质 2012-04-06

标签: 品牌   经营   产品  

博纳睿成 史贤龙

 

品牌与(产品)销量的关系,可以用婚姻与爱情做个类比:爱情与婚姻谁先谁后与销量与品牌的先后关系类似,现实生活里都有多种组合形态,但美满的只有一种:青梅竹马、白头到老,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却只睡过一个人的床。

品牌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可比于爱情;销量是现实的结果,可比于婚姻。马云说:如果一个女孩子说爱你,却不嫁给你,这就是问题。王朔说:一个男人说爱你,谈到结婚就闪人,这个男人对女人的真实感情只是多操一天是一天。

显然,爱情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一样,是一种既要有生物心理感应,又要有社会承诺的“魔幻现实”:魔幻的是爱情的感受,现实的是婚姻的相守。

一个女人,让两个男人一个为赶去听她演讲死在路上,一个因为她终身不娶,多个知名男人赞美其容貌、才华与气质,如果你是他的丈夫,会怎样想?她是林徽因,赶着听她演讲飞机失事而死的是诗人徐志摩,因爱不得而终身未娶的是哲学家金岳霖,撰文赞美她的人里有胡适,她的丈夫梁思成在结婚时问:我有一个问题,只问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问:为什么是我?

过于优秀的女人,会让任何男人对自己产生不自信,而解决这种不自信,不能靠男人的家世、财富、权力、才华等任何背景,只能从所爱女人的心里获得。林徽因回答: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林徽因的回答精妙地解释了刘春雄老师“品牌不是做出来”这句话,同时,也精妙的解释了“哪天不在做品牌”这句话。语言的精妙,正是体现在这些听起来相反,实际却是相同意思的表述形式之中。

品牌这个东西,需要销量的支撑----即我所谓品牌是产品销量的剩余价值;但销量本身并不直接等于就是品牌,就像一个男人的财富、权力、才华、家世等不能决定一个女人必然爱你、相守一生一样。

在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里,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回答最精彩、最圆满,她让爱情与婚姻完全同构:用婚姻证明爱情,又因为爱情一生相守。林徽因的回答里,揭示了爱情的最本质内容:爱情是做出来,而不是一种表态。

读到此处,不禁击节感叹,确实只有林徽因这样的女人,才能说出如此深刻又精妙回答,意在言外,却又尽在不言之中,还没有对爱她不得的男人有一点伤害,可以说是“刀切豆腐三面光”。

只做销量,却从来不去做品牌,就会自然“生”出品牌吗?有了销量、利润,就自动“是”品牌了吗?就像婚姻一辈子,就一定有爱情吗?或者先有婚姻,就一定会产生爱情,如石光荣式的人生?

婚姻固然是一种社会责任,但仅仅因为责任而相守的婚姻,是否也是一种摧残与残忍?时至今日,爱情这种人际关系的化学反应,恐怕是婚姻这种无理反应的基础,要更能产生和谐幸福的生活。

    品牌不仅要销量的支撑,更是要有爱的:首先是企业主、员工要爱,其次是合作者、顾客要爱,最后是不相关的社会公众、舆论媒体的爱。

品牌之爱的核心及起源,不是市场消费者或外部合作者,只能是品牌的创始人及其员工。也就是说,企业家对自己品牌的爱,是品牌的逻辑起点。企业家,你爱自己的品牌吗?你每一天的企业行为,是在做好还做坏自己的品牌?

爱情是用人生做出来的现实(婚姻或相守),品牌同样是用企业行为做出来的。企业行为包括与企业行为直接相关的企业家意识,代表了企业对做品牌的态度。

爱或不爱?真爱还是假爱?全心的爱还是三心二意的爱?听其言、观其行,是做或不做品牌的分水岭。做或不做品牌,首先取决于爱还是不爱(品牌之名,即自己的招牌),而不是知或是不知(品牌之法)。

 

做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要处理的关键事务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无非以下四项功课:营销、管理、经营、关系。

营销是企业生存之本,营销做不好,没有不出问题的;管理是企业内部要素的优化,既可按人财物事,也可以按经营价值链来理解及设计管理模式;经营指企业的非日常性事务,包括战略、商业模式、资本、联合等;关系则是企业的非管理经营层面的外部关系人(及部门)。这四项功课,构成企业运营的完整架构。企业家的兴趣、时间、才情偏重哪个部分,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方向、格局及境界。

狭义地看,品牌是营销这项功课里的内容,但广义看,四项功课都涵盖了品牌的内容。这里面有一个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区分:企业品牌是产品品牌、老板品牌、员工品牌的集合。有人从管理功课角度称之为企业文化,但这种企业文化其实代表的依然是企业以及产品的品牌。

可口可乐那个每一个销售人员必须随身带一块抹布,随时保证可口可乐在终端的产品陈列没有灰尘的理货守则;丰田在停车场将别人的丰田汽车擦干净的职员,都是员工品牌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加分的品牌“故事”。可口可乐是将品牌当做企业文化,丰田是企业文化反哺了公司品牌(该员工的故事带有个案性,并未成为丰田守则)。

一个企业从注册诞生,到最后做成超级规模的企业,从零到亿万规模,企业存在的哪一天不是在做品牌呢?当我们看到品牌与企业运营四项功课都有关联的时候,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企业运营的每一天,都是在做品牌,即建立某个特定名称的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地位

之所以会提出“做品牌”不如做销量、品牌不是做出来等命题,是由于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品牌的本质发生了重大的认知偏差,如标王理论忽悠的媒体品牌论、代言人品牌论,以及定位、概念、品类品牌论等----品牌(包含上述四种类型的品牌概念,下同)作为一个市场的实体存在,怎么能等同于广告、代言人或某个营销策划呢?

排除媒体利益集团对品牌概念的扭曲及企业的误导,从品牌的实际概念看,品牌当然是企业用每一天的运营实践“做”出来的,广告等不过是这个做品牌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手段而已。至于品牌做到什么程度,正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程度----由行业地位、市场影响、顾客认知等构成的企业江湖地位(行业阶梯中的位置)。

说初创企业可以不做品牌的论点,当然有用无害----初创企业的优先任务是找到销量来源,活得活命的本钱,但这种论点也是扭曲或误导对品牌的正确认识。

我们要说的是,企业从注册成立开始,就是在做品牌,以后开发的产品、招聘的员工、合作的供应商、销售的渠道商、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每一天、每一种的营销与管理行为,都是在做品牌。而且从企业“永续经营”的角度看,品牌是企业运营的最终成果:让与品牌发生关系的所有人,都信赖并愿意优先选择本公司产品,这就是品牌的终极目标。

品牌的经营本质就是如此。

 

刘春雄老师说过,很多人是将目标当做了方法,比如将品牌当饭吃,而没有看到销量才能支撑起品牌。我沿着这个论题再往前一步:在中国式品牌败局问题上,绝大多数的谬误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如代言人、广告、定位、概念这些做品牌的手段,却被各种精巧的理论解释为品牌的本质或品牌的关键成功要素(KSF)。

林翰先生在《产品炼金术》序言里写道: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企业群众基础庞大、经验匮乏,催生了一批大仙般的“策划大师”,看他们的案例,不是充斥着谎言就是对消费者肆意的欺骗和掠夺。王老吉的成功真的是定位成功吗?起一个好的品牌名,一句好的传播语,一个好的包装,一次完美的卖点提炼就让企业瞬间骑到龙背腾云驾雾吗?制造一个所谓的品类概念,就会让消费者乖乖的持续掏钱吗?这些的童话般的诗歌至今被当成主旋律在中国大地的天空上被颂扬。

提出做销量不做品牌的金焕民、刘春雄老师能不知道品牌的重要性吗?之所以提出这种激烈的命题,是为了给那些将手段当做目的的品牌狂人当头棒喝。林翰先生能不知道定位、品类的重要性吗?之所以忍不住对定位、品类的夸大之词提出批评,不正是出于对谬误观念误导企业的义愤吗?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与咨询者,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企业老板、高管,最无奈的一件事,是不少老板拿着讲座上听来的大师的片言只语,带领企业在衰败甚至注定毁灭的大路上飞奔前进。

某饮料公司董事长,整天琢磨着把自己的杨梅汁打造成一个饮料“新品类”,成为第二个王老吉,却不顾杨梅汁注定了是小众饮料的本质----你跟他讨论,他就说凉茶不是从小众做成了100多亿了吗?直到经过多次市场攻坚的失败后,才接受单一杨梅汁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大品牌的现实,选择了以珍贵果汁为品牌旗帜、统合高价值果汁(蓝莓、樱桃等)的多元产品路线。产品线的丰富,带动了销量的稳步扩大,产品的优质口感与珍贵营养被消费者接受,品牌的内涵也逐步被市场认知及接受。

某油品公司老板,号称要做菜籽油市场的全产业链领导品牌,当我问他用什么设备保证菜籽油生产品质的时候,这位老板语出惊人:不干净环境、设备练出的油才是好油。这类似于说脏后堂才能做出好菜。如果不是出于礼貌,我当场就要从饭桌走开。这样的企业要是能成功,那才是见鬼了呢。

某白酒企业总经理,市场调研中发现经销商对产品的包装质量有投诉,如偏色、包装物开口方式复杂、打开后包装散架等。当调研报告将这些问题反映上去的时候,这位总经理说了句:酒喝不死人就行,包装不是大问题。半年后,包装质量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质量问题并非咨询项目的内容,作为深入一线的督导顾问,我们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为此,项目组专门到市场里拍照、收集实物,再次将情况反映上去,总经理这次看后开始警醒,立即召开经营会,布置包装质量整改计划,并指出:产品质量不抓好,其他的所有促销都不要做了。虽是亡羊补牢,能意识到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前提,也是进步。

上面案例里,哪个企业营销及运营问题不是与“做品牌”有关?对销量负责的企业战略、对消费者负责的生产管理、对渠道负责的产品品质,都是做品牌,而且是比设计、广告片创意、媒体广告更具有现实影响的做品牌。广告片再好,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就应了那句俗语:高知名度加低美誉度,等于臭名昭著。

做好产品,是做出品牌的第一步,这就是品牌的本质与第一块基石。产品品质,必须是企业始终放在第一位置的要素,不要嘴上喊着质量第一,却舍不得向设备、质量管理的提升投资;或者发现产品的品质问题,心存侥幸,找个借口就放自己过关。在产品品质这个问题上,企业家如果没有一点“执拗”(就是认死理,一根筋、二)的意志,企业要能做出好产品才是奇怪呢!

汇源纯果汁2L1L的包装,是汇源的声誉产品,产品的品质如何呢?橙汁、葡萄汁、苹果汁等纯果汁包装盒,降低了纸盒的克重,导致包装盒很容易被捏得坑坑洼洼;封口处的塑料旋盖及压盖,也很容易脱落或旋不开。这些情况显然是为了降低包材成本,在设计、实物上都出现了“计划性”包装瑕疵。

汇源算是命好,中国就是没有第二个做利乐式纸盒包装的纯果汁品牌,所以如此包装的产品,消费者也只能看在对内容物还有的信任与偏好度上忍了。但是,汇源这个品牌到底能坚持多久?一个对声誉产品的瑕疵都熟视无睹的企业,还会有明天吗?看来汇源运营者的兴趣不在自己的产品,又或者是卖猪不成、等待下一次收购的经营者才会做这种“要降成本不要品质”的“第一品牌产品”。

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或复杂论证,企业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做品牌,而且做好产品、做好产品的销售及服务、关注产品的品质,就是做品牌的第一步。这些基本功都没做好、不去做、或没有意识去做的企业,就不要谈什么品牌;即使今天还有点销量的品牌,迟早也会为自己不抓本质、不走正道的经营行为付出代价。

但产品的品质本身却不是品牌的本质。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呢?品牌的本质是信誉这种心理层面的认知。

产品的质量、品质,只是品牌信誉的构成要素之一,品牌信誉有比产品质量更广泛的内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哪天不在做品牌”的原因:企业无论大小,信誉是企业存在的氧气,也是品牌含金量的第一要素。

信誉越高,品牌价值越大;信誉越稳定,品牌价值也越稳定。企业之所为,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吗?反过来说,信誉的建立与累积,也是促进企业销量、从而增加品牌价值的要素。这就是品牌反哺产品、驱动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原理。做品牌最本质的好处与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明白了这个关系与道理,品牌的审美设计与创意,即“品牌化妆术”的服务项目,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夫。在企业成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可以按照各自的审美偏好去追求并实现。

哪天不在做品牌?每天的经营行为都是做品牌,这种经营的累积会对产品的销量、声誉起到反作用,这是品牌的经营本质。但做到什么境界,怎样做到更好,怎样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女需要知性的修养,也需要必要的化妆,自然也不能生活困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性蕴藉出的气质比化妆的美丽、穿金戴银、挥金如土更重要,最终,美丽要让位给优雅。时尚易逝,唯有风格永存。

品牌大成,靠的是大智慧、大格局,需要经年累月用心的培育,绝不会从销量中自动生成。

推荐
创造价值,驱动增长——价值型公司***引擎www.chief-wisdom.com
类别:品牌经营 |   浏览数(282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