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邓鸿
领域: 财税会计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13902475380中国消灭财务漏洞***人,切实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777
  • 博客访问:2924543

专家文章

增值扩股涉税评析 2013-01-25

    增资扩股则是由投资机构认购被投资企业所新发行的增量股权(或股份)的交易。近期,各地税务机关在引进战略股权投资的企业中的税务稽查中,均提出追缴相关股东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引起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一网上讨论案例为例,就增资扩股各环节涉税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现行税法不明确及不完善之处,并比较美国税法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进而提出我国税法的完善建议。

  

        一、案例事实

  (一)资本运作过程

  A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50万元,原有股东2人,其中自然人股东甲持股80%,自然人股东乙持股20%。私募股权投资机构B基金决定对A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具体资本运作如下:

  第一步:增资。2010年12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B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公司所增发的50万元注册资本,全部认购金额为2,000万元。其中50万元作为A有限公司的新增注册资本,1950万元作为增资溢价,计入A有限公司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010年12月31日,A有限公司收到全部增资款,并完成了相应的增资程序,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500万元,其中甲方持股72%,乙方持股18%,B基金持股10%。

  同日公司账面计列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万元(均系增资前累计形成),A有限公司净资产合计为4,000万元。

  第二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2012年1月,A有限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原账面部分资本公积转入A股份公司的股本。


 


 

账面原值


 

折股变动


 

增资后


 

实收资本


 

5,000,000


 

+45,000,000


 

50,000,000


 

资本公积


 

19,500,000


 

-9,500,000


 

10,000,000


 

未分配利润


 

35,500,000


 

-35,500,000


 

0


 

 

股东


出资额


 

比例


 

转增金额


 

转增后出资额


 

其中未分配利润转增


 

资本公积转增


 


 

3,600,000


 

72%


 

32,400,000


 

36,000,000


 

25,560,000


 

6,840,000


 


 

900,000


 

18%


 

8,100,000


 

9,000,000


 

6,390,000


 

1,710,000


 

B


 

500,000


 

10%


 

4,500,000


 

5,000,000


 

3,550,000


 

950,000


 

合计


 

5,000,000


 



 

45,000,000


 

50,000,000


 

35,500,000


 

9,500,000




 


 

  上述自然人股东在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以未分配利润折股部分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等税款已经缴纳结清。

  第三步:变更折股。到了2012年初,A有限公司以2011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全部净资产6,000万元为基准折算5,000万元股份,变更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述增资、变更过程中,公司的甲、乙股东未发生股权转让行为。

  (二)征税处理意见

  2012年8月,A股份公司主管税务机关对公司2010年-2012年8月期间地方税费缴纳情况进行稽查,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2010年12月,在增资环节中,由于A有限公司原股东甲、乙二人的持股比例发生减少,尽管没有发生一般意义上的股权买卖行为,甲乙二人也未获得现金。但仍应从税法原则来说,应认定为甲、乙两股东向新增股东B基金转让了部分的“股权比例”。该两个自然人股东产生了税法意义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补缴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2)2012年1月,A有限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原账面部分资本公积转入A股份公司的股本。而该部分资本公积并非甲、乙两名自然人股东投入的资本溢价,在折股后,却转为甲、乙两名自然人名下的股本,因此也计缴甲、乙两名自然人股东的相应个人所得税。由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部分合计8,550,000元。


  二、涉税分析


       (一)增资环节

  1.对老股东征税的理由及税款计算

  增资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一是老股东甲、乙的股权比例发生了减少;二是老股东账面持有的权益发生了增加。也就是说,甲乙二人因为所持股权比例减少的而获得了超过了A公司原有账面按比例的权益(净资产)金额的财务对价。因此,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对相应的差额部分征缴个人所得税。具体税款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A有限公司增资前,甲乙二人所持股权比例分别为80%和20%,对应所持有的公司权益金额分别为:

  甲:80%×(实收资本450+未分配利润1550)=1600万元

  乙:20%×(实收资本450+未分配利润1550)= 400万元

  第二步,在B基金增资完成后,公司的净资产增加到4000万元。但三个股东所持有的权益也发生了变化:

  甲:72%×(实收资本500+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2880万元

  乙:18%×(实收资本500+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 720万元

     B:10%×(实收资本500+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 400万元

    2、评析

    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是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隐性价值所支付的代价,A有限公司老股东得以分享B基金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也是以允许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隐性价值为前提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B基金认购占A有限公司10%比例的50万元出资额的实际金额是2000万元,这说明认购前A有限公司的市场价值是18,000万元(2000万元除以10%再减去2000万元)。A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也许远远达不到18,000万元,其中原因在于A有限公司存在隐性价值,这个隐性价值可能是A有限公司财产发生了溢价,或者积累了很好的商誉,总之,这个18000万元是B基金认可的A 有限公司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企业价值。如果A有限公司持续经营状态的市场价值低于18,000万元,B基金不会同意付出2000万元代价仅获得占A有限公司10%比例的50万元出资额;如果A有限公司持续经营状态的市场价值高于18,000万元,两个老股东则不会同意。
    增资环节老股东是否应纳个人所得税?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两个老股东是否因增资行为而实现了所得。增资前后,两个老股东在A有限公司的出资额都没有发生变化,但主张征税说的人认为两个老股东的投资比例发生变化,其享有企业权益的数额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在增值前企业老股东投资比例为100%,分享企业价值是18,000万元,增资后,占投资比例为90%,分享企业价值也是18,000万元(20,000乘以90%),也没有发生变化。征税说以股权比例对应所有者权益来计算,这是错误的计算思路,未能考虑到企业没有体现在帐面上的的隐性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股东的个人财富也没有增加。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增加的是A有限公司市场价值,从理论上讲,由于加入了新股东B基金,这个市场价值的增加,假设立即清算的话,落实到老股东身上的价值和B基金没有入股前没有什么两样。既然两个老股东的个人财富没有实际的增加,所以也就谈不上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了。
     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是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隐性价值的代价,那么在这一增资过程中,能否认为A有限公司的隐性价值实现了呢?笔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没有发生隐性价值转让等处置行为,对于A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增值行为也构不上一起应税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于类似情况的税务处理规则。在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适用合伙企业课税模式还是适用股份公司课税模式,大多数有限责任公司选择适用合伙企业课税模式。在合伙企业课税模式下,出现新股东入股,或者有老股东退股情形,税法上推定企业终止,需要进行财产清算和分派,对老股东按分派进行征税。注意这里是推定终止,按分派征税,不是按因股权稀释而减少的股权比例进行征税。

    (二)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环节
     1.税务机关的认定思路分析:

     由于公司的资本公积可能是由不同股东以不同溢价规模投入产生,但在折股时却按照股权比例统一折股,因此会出现全体股东对该等溢价重新分配,并以新的股本份额的形式确定为各股东法定财产份额的经济事项。尽管在此之前,资本公积已经属于全体股东共同共有的权益资产,但毕竟尚未划分到各股东名下。所以税务机关有理由认为,在折股这个关键的环节中,原有的以资本公积形式存在的共同共有资产变更为以股本份额形式存在的按份共有资产,由于股本和资本公积两个会计科目的法律地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该等资产的权属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投入资本溢价规模较小或者没有投入资本溢价的股东将获得明显的账面收益,应对该等收益计较个人所得税。

      上述自然人股东在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以未分配利润折股部分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等税款已经缴纳结清。但税务机关认为除上述应计缴的个人所得税外,甲、乙两个自然人股东还应就由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部分合计8,550,000元,计缴个人所得税。

        2.评析 
     主管税务部门上述分析是符合现行税法规则的。但分析角度笔者与主管税务部门略有不同。有限公司出资额代表着股东在有限公司的权益投资,这一出资额意味着有限公司清算时股东可以从公司剩余财产中取回的金额。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后,股东出资额增加了,这是股东财富的直接增加,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个应税事件。
    主张不征税的政策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以下简称198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以下简称289号函)国税发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89号函第二条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8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两个文件限定于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有限公司权益是出资额,所以,严格按逻辑法学要求来解释的话,有限公司出资额溢价认购形成的资本公积被排除在这两个文件之外。但是从价值法学对这两个文件进行解释的话,有限公司应纳入文件适用范围。我国税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所得税法适用上几乎没做区别,不向美国税法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与人合双重特征,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按合伙企业模式和股份公司模式课税。既然不顾及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特点,不允许有限责任公司自由选择课税模式,搞一刀切统一按股份公司课税模式,那么,溢价认购出资额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也应比照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税务处理,不予征税。这样解释,应该是符合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意图与价值目标的解释。
       (三)以净资产折股环节 
     网上讨论案例没有提及以净资产折股的税务处理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应税事件,应课征个人所得税。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统称为股权,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毕竟在法律上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类型,所以,以净资产折股其实是以出资额换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属于两种财产之间的交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就这一财产交换行为计算个人所得税。当然,如果征税的话,对于老股东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美国税法对于这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呢?美国税法将这种情况界定为以财产换取股份行为。在股份有限公司课税模式下,以财产向股份公司出资,即换取公司股份,如果出资时财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该财产的计税基础,应就差额课征出资人的所得税。这是一般处理原则。为了不妨碍投资,美国税法第351条规定,如果出资人出资后能够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税法允许出资人作不确认所得处理,被投资企业承继原出资人持有该项财产的计税基础。这一例外规定背后的逻辑是:投资的形式改变了,但投资的实质没有变。所以,对这类出资行为,暂时不予征税,作延迟征税处理。
      结语 
    如果适用法律规则的结果是荒谬的,有悖我们早已公认的原则和常识,我们有理由检讨这些法律规则,探寻这部法律的立法意图和价值目标到底是什么,然后按照这个立法意图和价值目标去理解、解释与执行法律规则。税收政策不应成为投资业发展与实体产业发展的障碍,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大家对增资扩股涉税政策的关注,及早完善出资涉税政策。

注:
1.本文案例引自网上,详情请查阅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6957701019mzt.html
2.查阅美国税法第351条,请点击:http://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26/351
3.我国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在美国税法上称为“不确认所得规则”,本文提及的《美国法典》第351条也属于不确认所得规则。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以下简称289号函)不属于税收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适用于批复的对象,不可以作为执法文书所援引的法律依据。
转自 http://bbs.esnai.com/thread-4859019-1-1.html

推荐
13902475380中国消灭财务漏洞***人,切实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类别:税务管理 |   浏览数(246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