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灵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生产管理  客户服务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网罗天下—在线互助式知识共享与服务平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0
  • 博客访问:242292

专家文章

“培训门”深思录 2009-06-18

标签:

作者: 朱泰荣、李桦 | 来源: 网罗天下 http://news.wlotx.com/html/09/n-26409.html

  编者按:直击继续教育:“培训门”中所暴露的内幕,显然犹如“三聚氰胺”的角色揭示着整个行业的某种规则。而“培训门”似乎也已超乎其一般的涵义,辐射出来的正似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某种现状。放眼教育培训业:培训业作为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阶段的支柱产业,其行业的规范不仅需要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更需要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位公民监督、把关!

  再提培训门

  2008年1月,于博缴纳3.7万元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第28期“总裁班”。然而后来的经历让于博等人很失望,招生广告中承诺的包括林毅夫、郎咸平在内的十多名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均未到场授课;并且培训班还存在着教师整体素质不佳、原定60人的小班“增肥”为170人的大班、教学组织管理混乱、授课时间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交涉为获得满意答复后,于博一纸诉状递到了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此后另一起事件,北大培训中心合作方张家麟,揭出北大培训中心只管盖章收钱等“诸多黑幕”,并表示将声援于博。

  据媒体报道,目前于博起诉“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一审败诉。张家麟准备将其合作方北大培训中心推上法庭。

  (一)直击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继续教育 商业化在路上

  天价不菲的收费;外包办班,层层提成,商业化运作;培训中心只管盖章收钱;不上课也能拿证;……, “培训门”中所暴露的内幕,显然犹如“三聚氰胺”的角色揭示着整个行业的某种规则。而“培训门”似乎也已超乎其一般的涵义,辐射出来的正似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某种现状。

  谈起三聚氰胺,无论是对百姓健康的危害还是对中国奶业的冲击仍然令人生畏。不过此次的“培训门”效应显然没有扩大化,非但没有激起千层浪,而且对于于博、张家麟的举动响之者亦甚少。

  学员pk名牌高校,犹如蚂蚁之于大象。殊不知,高校的背后有着强大而丰富的精英人脉?而这些精英散布于各个领域或身居要职或享有九鼎之言。或碍于高校情节或迫于校友情面,谁还会作声?不难想象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的背后有着一个更长的链条。

  事实上,无论是于博还是张家麟都将主要的矛头指向了中国高校的继续教育模式,与其说这是一场合同纠纷不如说是民众同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的博弈。

  打开高校继续教育或一些培训中心的网站,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应接不暇的培训班,“企业管理研修班”,“总裁研修班”,“工商管理研修班”,“财务管理研修班”……,标价多集中在3、4万元,部分高达6万元。据悉,一些培训班每月集中四天上课,甚至每两个月上四天课,而每一次上课要学一本书,如此走马观花式的课程果真能学到什么吗?答案自在其中。众学员之所以仍执迷于其中抑或正是基于培训班所谓的卖点——庞大的人脉。

  校方与社会上的培训中介合作,利润分成。显然,在开放式办学的口号下,继续教育院校发现了这块无人监管的新大陆,大步流星地走在大商业化道路上。教育一旦与商业对接和企业挂钩,利润便成为了唯一的追逐。作为高校的合作方为了获得利益取得更多的利润必然会聘请更“省钱的老师”来执教。在这个圈子里,谁不遵循这些规则就难免会落到张家麟教授入不敷出的境地。由此看来,在教育商业化的背景下,出现“培训门”这样的纠纷,也就不足为奇了。

  无形大学精神 正在流失

  事实上,不管两起“培训门”最后的结果如何收场,终究改变不了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崇高的大学精神所受到的伤害。蔡元培先生曾说:“委身于教育,则必于淡泊宁静之中,……虽高官厚禄,不与易焉。”在“培训门”事件中,我们很难寻觅到那种淡泊、宁静、崇敬的词语。

  教育关系重大,国家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我国高校把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敞开,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社会各界,无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功绩。然而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国内的继续教育走在了大商业化的道路上,而且正在偏离教育的本意,而在这条路上也聚集了各路寻找商机的人群,蜂拥而来,满载而归,流失的便是一种默不作声的且影响深远的东西……

  (二)放眼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培训市场

  正如“三聚氰胺”作为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泯灭的代名词一样 ,而今的“培训门”似乎已成为一种象征意义,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当疯狂的培训浪潮随着金融海啸肆意狂啸的时候,危机到哪里,培训就火到哪里。“培训门”这一社会现象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病态延伸,甚至成为了社会性格缺陷的充分展现。

  培训把关人:选择至关重要

  究其原因,大到统领全局教育部门,小到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责任推至于外。首先要强调的应当是培训的主体:受培训者。想一想,在培训的选择过程中我们是否作出过理性的思考。公务员考试一项被人们称之为“国考”,其笔试、面试向来以严肃、严谨著称。而有些培训机构妄图利用受训者希望通过面试的急切心理,设下种种圈套谋取高额利润,短短几天的培训费用竟高达万元,前来培训的人员络绎不绝。选择这样的培训,笔者只能告诉培训者,在未进入面试考场的大门之前,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作为培训的主体,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毕竟“培训”并非义务教育。如果在市场化的培训浪潮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仅浪费了个人的时间与经历,更为一些非法培训机构提供了“发展”空间。

  商业培训模式:存在不一定合理

  不管是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还是诸如考研培训、艺考培训这样专业化较强的培训,现今的培训早已脱离了教育走上了一条商业化道路。俗话说“无商不奸”,培训市场同样惟利是图。艺考培训,一本小小的“艺考秘笈”竟然可以卖到万元?而在备受关注的“艺考热”现象背后,从考生参加专业培训、择校报考、应试到录取等各环节,已经形成了一条家长“烧钱”的利益链条。这些似乎早已成为了艺考培训的“潜规则”。

  然而,存在的不一定就合理,合理的似乎也不一定就存在。这样的“存在形式”需要谁来规范?正如市场经济学理论所言“市场成为社会整个的主要机制,市场推动了社会成员的极端个体化,把社会成员改造为许多消费个体,最终市场统治在人性需求和个体欲望之间划出一道裂痕,诱发无数的个人人担心、焦虑和痛苦。”在这些培训当中存着很多漏洞:艺术类教师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准入资格审查;艺术培训教多数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收费标准不统一,互相争夺生源矛盾多;文化艺术类等级评定很不统一等等问题大量存在。

  相关部门早有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所有民办教育必须依法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审批,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方可进行宣传、招生和从事培训、教学等活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要报当地物价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一位法律界专家指出,求学者维权意识的薄弱、民办法规细节的缺位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都给非法办学者以可乘之机。可见,仅靠培训者自身的自觉意识远远不够,培训市场的规范更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大力配合。

  倡导教育公平:更需关注培训市场

  作为统领全局的教育部门,培训出了问题,自然是责无旁贷,如果说艺考培训、职业培训被金钱所驱使那是商业化的结果,那么,考研培训市场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着实让人心痛。学生不再扎扎实实地补足以往学习中的种种不足,而是妄图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寻求一种捷径,功利化教育正从本科弥漫到研究生教育,而培训正起着这样一种推波助澜的反作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将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个,这无疑给考研培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带来可趁之机。为了对考试命题人员和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行为加以限制,教育部早有禁止举办考研辅导班的规定,“禁令”虽好但实施却大打折扣,原因何在?

  我们所呼唤的教育公平似乎只停留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人们在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是否公平、在关注高考录取分数的划分是否公平,甚至在关注教师工资的城乡差距。眼下我们应当更多地去关注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600余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在职人员如何择业?千百万返乡农民工何时能找到出路?培训业作为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阶段的支柱产业,其行业的规范不仅需要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更需要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位公民监督、把关! (文/李桦、朱泰荣)

  (注:网罗天下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或联系电话010-62964769——8008)

推荐
网罗天下—在线互助式知识共享与服务平台
类别:企业文化 |   浏览数(155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