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黄继毅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品牌管理 
地点: 上海 浦东
签名: 中国企业的贴心伙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512
  • 博客访问:1652505

专家文章

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2009-03-18

标签:

春节期间,无论我走到哪里——商场里、大街上、饭店内,或是别人的家里,我都会看到孩子发牢骚、耍脾气的情景。更让人沮丧的是有很多孩子在春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显得闷闷不乐、不搭理别人、不开心。而很多人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仅已经见怪不怪,还把它合理化、正常化,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希望为人父母的人们睁开眼睛去观察一下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我相信有不少父母肯定遇到这样的情景:由于自己时间太忙而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于是不得不用零食、时尚服装、玩具、电视、电脑游戏甚至名贵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以此为手段来哄孩子开心,可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白眼。
与老师们谈论你就会知道,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如何表现的:很多孩子在教室内外的行为都很有攻击性,没有礼貌,也没有同情心,做事虎头蛇尾,得过且过。有些孩子变得越来越顽劣、狠毒,报复心也越来越强,与原先相比,老师难于控制班级。这些品质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影响的。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原来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现在却在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能力上受到严重的削弱。学校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维持纪律上而不是用在教学上。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现在的社会充塞着形形色色的电视、音乐、电子游戏和网络活动。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在电脑上打着“考试复习网站”,但却在悄悄看不良电影。网络上有低俗音乐和各种低俗视频文件,如果父母们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行为的话,他们可能在背离社会道德标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必须很小心地保护孩子们,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他们才会了解身边发生的那些具有破坏性的事件,从而能正确地把握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翻开报纸,各种恃强凌弱、欺骗、偷窃、撒谎和其它一些不良行为和我们社会中的其他问题一样呈现出成比例的上升趋势。
以前,在学校里一些恃强凌弱的孩子,会被叫到走廊里训话或者拉到操场的角落去,虽然他们令人害怕,但没有人羡慕,在人群中,他们是孤独的。现在,几乎所有的人不是欺凌弱小者就是受害者,甚至
连老师都成了被学生欺负的对象。

以前,如果孩子们考试作弊,向父母撒谎,或者偷窃父亲皮夹中的零钱,是不愿意向承认的,因为都他们知道那是错误的行为。现在,很多孩子的行为表明他们似乎有权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不必在意这些东西是如何得到的。不论是抄别人得到高分,还是强迫其他同学为他做答卷,甚至通过欺骗的手段从父母手中要钱,他们是不会因为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感到羞愧的。
尽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想想办法,让孩子们学会同情、忠诚、有责任感等品质,从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与以上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5•12”地震发生后,很多老师、学生、武警官兵、营救人员、普通市民,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去帮助那些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当灾区的人们从悲伤中恢复过来,重新组织起来,人们开始教育孩子们要充满爱心、同情心,心地要善良。这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中,仍有很多一部分人在按道德和伦理标准教育他们的孩子。这种坚强的道德观念会把整个社会紧密团结在一起。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从没有听说过这些人,他们还是从事着他们的工作。他们在军队里服役,在医院里照顾病人,在学校里教书,在企业里忙碌。
很明显,我们的孩子被培养成为怎样的人,选择权在父母的手上:孩子们可能成为有教养的、体面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可能成为骗子、罪犯、人民的公敌。父母在与孩子每天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将是造成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为人父母,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教育孩子有关生活的真谛以及如何做人。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行为会教给孩子什么?”当你向哭闹的孩子让步时,孩子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当在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睡觉时间或者说话真实性上,父母的认识不一致时,孩子们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如果孩子们的生活就是用娱乐补偿或是用贵重的礼物去代替关爱时,他们对生活会有怎样的看法?
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扪心自问,听上去真的会让人吓一跳。


那么,我们怎样来屏蔽来自社会生活中有害的信息和相互矛盾的观念呢?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呢?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简单一句话,就是对他们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比如:
当孩子把酒杯从桌子上往地上丢的时候,你明确地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并阻止他的行为,你就已经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
当你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晚上必须做晚作业才可以看电视,并在9点上床睡觉,你就已经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
当你在赞扬人们的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慷慨的行为时,你就已经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
当你花费数小时的读书给孩子们听,与他们交谈,开展你们之间的特别交流时,你就已经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
当他们想对别人做攻击性的动作或者对别人进语言攻击时,你给他们警告,对他们表示强烈不满,如果他坚持,你就把他们拉开,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行动上也坚决不同意,你就已经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
记住:孩子们并不会把这些教育当成无所谓的游戏,他们会关注你是笑了,还是皱眉了,是同意他做了,还是坚决阻止他。慢慢地,久而久之,你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你孩子的价值观,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它都会印入到孩子的脑海里。
那么,你们家庭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你到底信奉并想传递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请不随意对待,因为不管你是否有意识地要教给他们,这些价值观都会在你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表现出来。
比如:哪种情况应该予以优先考虑:有坚强的性格重要还是不惜手段获得成功重要?是成为好朋友重要还是成为班长重要?上述情况是同等重要还是都不是重要?
你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你满足?你认为谁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你的孩子应该具备哪些性格特征:忠诚、荣誉、尊严,还是对家庭、社团和责任的奉献?你会花时间就交往问题与孩子进行坦率的交流吗?这是帮助孩子处理感情问题的有效途径。比方说,当他闷闷不乐地从学校回来时,你首先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令他如此沮丧,然后帮助他走出困境,还是指责他为什么是一副令人讨厌的样子?
你是如何传递你的价值观的?是把一些规则写在纸上,还是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进行教育?
我父亲是个农民,但我觉得他对我的教育是深刻的、生动的。我童年时代的重要记忆是我与父亲就朋友的家庭进行的一次交谈。记得童年时代,我家乡的很多人都到山里砍伐林场禁止的杉木,然后拿到外面去卖。我与父亲谈起我的朋友,他们一家人通过砍伐林场的杉木而一天天富了起来,他们家有电视机、手扶拖拉机,还有很多从街买来的饼干,我很羡慕。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父亲的回答:“我不会那样做,我想晚上睡得踏实。”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的父亲是有信念的,他不愿意做任何让他觉得在良心上过不去的事。从此,那句话就成为我生命中的警句,我也想“睡得踏实”。
敏感的评论、行为和事例经常击中孩子的要害,原因就是家长要维护他们的价值观,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们会从家长的行为中学到真正的最重要的东西,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也不例外,虽然毛泽东同志在少年时代非常反对他父亲的一些品格,但是,他的品格受到的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他的父亲,他的品格和他的父亲一样自负而独裁,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不喜欢听到反对的声音,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强烈反对的东西,在他晚年时期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当孩子把桌上的茶杯弄翻了,你不是厉声责骂他,而是理解地笑笑,说一句:“茶杯倒了,让我们把它扫干净。”你要让他知道:他做错了;他造成了损害;他制造了麻烦,他必须进行处理;他应该把地上收拾干净。你可以协助他或者监督他,看他做得是否合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引起一定的后果。当孩子把他的行为和你的反应联系起来,他就学会了用符合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的行为来控制这些反应。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那种在家庭中获得关爱比较少的孩子,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包括生气、回避、嘲笑别人的痛苦;相反地,那些获得家庭更多的关爱的孩子,他们会为他们的行为伤害了别人表现出理解和忧伤。如果父母是温和的、讲道理的,而在需要严厉干涉时也会做出适当的反应,他们的孩子对他人就具有较强的同情心。如果父母过于严厉和苛刻、不讲道理,对问题经常用生气和失望表现出来,这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者注意到,对他人的关心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帮助孩子学会在规范中生活

接受规范也是一种爱的行为。应对挫折和限制所形成的心理结构将教会孩子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使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在规范中他们将学习如何适应生活,理解他人的观点,发展足够的责任意识从从事一份工作。如果这些特征得不到发展,孩子就会变得冷漠、不服从、易失望,更易于沉湎于电视、游戏及网络。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痛苦和挫折会打倒他们,使他们变幻无常,不能迎接新的挑战。
在接受规范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们将学会了自我控制。能自我控制,具有满足感延后能力是生活在这个世界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如今的很多家长却连这些也没告诉他们的孩子。在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富裕、关心孩子的家长中,安抚替代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习得。如果孩子小时候通过发脾气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就不会发展情感资源去处理他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只会变得更加暴躁。
这种暴躁首先在家庭中出现,如对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发脾气,这种不尊重家长的孩子到学校也不会去尊重老师,这会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受到损害。长大了,如果不尊重自己地上司或老板,就会阻碍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如果不尊重同伴,他们就不会获得众人的帮助,就不具有社会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采用诸如欺诈等破坏性手段,甚至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适当的指导和限制能让孩子知道别人是如何感受的。如果家长让孩子无法无天,他们就是在放纵他。对孩子而言,缺乏对社会结构的了解是痛苦的:他会抑制自己的感情。
一个孩子要听到很多的“不”以后,他就会按照规矩来行事,因为他不想再听到否定的回答了。当然,不拔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他想取悦我们。多次之后,在没有家长的监督时,他们也会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长大了,他会拒绝在工作中作弊,不会捏造自己的费用开支。


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今天的父母孩子有着各种不同的期待,但无论是怎样的期待,一些良好的品质总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是一个好的孩子的特征呢?
美国哈佛大学精神学专家罗伯特
柯尔斯博士对“好孩子”的定义是:好孩子首先学会形成对美德的向往,中生活中的一些金科玉律;尊重他人;明白自己对家庭、社区、国家肩负的责任。他们同样知道,美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当具体的、可表达的概念,因此,应该把美德从概念转变为行动,在具体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好孩子”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为他人考虑。他们不只在长辈来的时候表现得有礼貌,而是形成一种习惯,他们会记得用过的晚餐的盘子应该放到哪儿,把脏衣服放到哪儿,朋友受伤了会帮助包扎一下,不允许他人骂他的朋友等等。

遗憾的是,如今很多孩子缺乏这些个性特征,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具有这种良好的特征呢?首先是具有移情能力。就是培养孩子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他人的立场去感受他人的感情,用一种同情的态度来回应他人。移情能力能形成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知道哪些行为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你就不太可能去欺负或嘲笑别人。忠诚、诚实、负责、有毅力同样是重要的。
比如一个小女孩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发音不准,每次他念书时大家都在哈哈大笑,现在那位同学都不敢开口说话了。我当即对这个小女孩说:“设想一下,如果你什么时候做某事做得不好时,大家都在嘲笑你,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感到不安,感到受伤害,是吧?”小女孩点点头。我又说:“如果你的同学下次遇到困难,心情沮丧时,我想你最好是去帮助他,比如对他说‘不要灰心,多试几下,你会做得很好的,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
现在家庭中,每个人都脚步匆匆,时间排得满满的,家长很难给孩子全面、周到的照顾。但是,如果能适时抓机会给孩子上一些伦理课,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孩子就会正确地对待它。


发展孩子的自尊

现在,赏识教育到处被提倡,但很多人因为对赏识教育不理解,甚至误解了赏识教育,因此,糖衣评价现象泛滥,降低期望成为了教育的手段。很多人,因为长时间地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对孩子充满歉疚感,因而就用毫无意义的表扬和空洞的称赞去补偿孩子,但这些表示对孩子的将来毫无益处的。因为没有哪个老板会对一个把工作报告写得很糟糕的员工说“小伙子,我很喜欢你选用这么漂亮的彩纸来打印你的报告。”
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只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危害。孩子年纪越大,苍白的鼓励和空洞的表扬所带来的伤害也越大。小孩子会对任何形式的表扬信以为真,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能让他们暂时感觉良好。但是,当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他们开始期待更可信的评价。而一个初一的孩子会怀疑你是否在讨好或想在某方面利用他,因此才对他给予赞赏。
想让孩子感觉到你的表扬是真诚的、可信的,你必须关注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比如,根据孩子实际付出的行为,你可以这样说“你这次语文考试,分析题做得比上次好多了。我为你感到高兴。”或者说“你到厨房帮助你妈妈,这真是个好主意。”而不要空洞地评价他本人,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是个让人心烦的孩子”,这样的表扬只会把孩子推向盲目的自我热爱。表扬要真实而具体,避免添油加醋的表态,如“你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帮手”就不如前面一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表扬要对内容进行筛选,或者达到一定条件才给予表扬,如果是未被预期的,那么效果会更好。相反地,如果表扬给得太随意,孩子就会滋生表扬瘾,期望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得到称赞。长此以往,哪一天,一旦你忽略了他,他不是失望就是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引起你的注意。
一个人拥有自尊,那是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是被他人奉承出来的。自尊是能力的附属品,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某种能力的人的自信表现。比如教孩子学会摆桌子或帮助父母准备晚餐,或者教授他们一些手工技能、溜冰或骑车等,这比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剧上好得多。当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他们会就感觉很好。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会自己去做值得做的事。这样,他们的自尊自然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在生活中就会充满自信,生活会过得丰富而充实。


教孩子学会管理零花钱

随着孩子长大,钱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进入家庭事务。他们需要钱,而钱在你手上。你会把钱给他们还是坚持要他们自己去赚?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敏感的问题,需要每个家庭仔细思考。
孩子需要知道钱的价值和如何去赚,但他们也有为家庭作贡献的义务。我的观点是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在很小时候就能做一些家务琐事,不给报酬,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他们是家庭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甚至让学龄前儿童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换洗衣服,帮助父母清理餐桌,扫地。当他们再长大一些,你应该准备就金钱的价值给他们上课,开始为他们提供一些合理的零花钱。但要注意避免把它当成做家务的报酬。
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非常清楚你的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哪儿了。向他们解释你不再为他们购买的一些东西买单,这部分费用应该从他们自己的零花钱中支出,比如自动售货机里的小零食,周末去公园玩的门票或者自己需要的小玩具。
如果你的孩子想买一些大件物品,如一件衣服、一个MP4或者新款手机等,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他如何存钱:让他制定一个计划,每周存一点,直到存够所需的钱;或者允许他在完成学习任务及家务职责范围之外做一些其它的工作,让他赚一些额外的钱。在他存够到足够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孩子要用自己的钱去消费,他们就会懂得零花钱是与相关的责任分不开的。他们从零花钱中学到对钱的管理,很快也就学会了如何做购买预算。
当然,这一天不会来得很快,但总会到来的。当孩子会问到如何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去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你可以建议孩子到社区里或者小商店打工。并告诉他不要轻易花掉赚到的钱,存钱购买大件物品胜过重复天天去购买小糖果。同时,告诉他在购买东西时要学会逛商店,比价格,关注促销机会。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孩子就学会了处理零钱问题,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提出什么期望,什么时候按惯例行事。
另外,算孩子能赚到一些钱,也要注意避免让孩子的权力过度膨胀,不能让他以为只要一提出要求就可以无条件地得到最时尚的IT玩品或者游戏产品。要敢于对孩子说不。有的孩子会开口要他看到的一切东西,但并非真的想到得它。如果你对他的每一人个要求都轻易地给予满足,你是在提升他们的期望值而不是偶尔给予愉快的心情。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260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