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祖庸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东城
签名: 15011139796 guoxueworld@163.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3
  • 博客访问:464969

专家文章

张祖庸:“顺势”——老子思想的最大智慧 2010-03-11

标签: 大智慧   企业   道德经   发展   管理   张祖庸  

 

“顺势”——老子思想的最大智慧
 
注:本篇文章是张祖庸老师近期讲课内容的整理稿件,部分内容可能遗漏,但观点明确,不会影响大家对主体思想的认识,如有突兀之处敬请谅解!
 
    谈到老子还是先要恭维他老人家一下,在中国能被后人称之为圣贤的人物不多,老子算是一个。老子思想入主管理也并非当下才有的话题,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的几位帝王就已经开始使用老子的思想来作为国家治理的战略方针。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历代有成就的帝王毕生追求的治国方略和实际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用黄老,外饰儒术,重用法家。所以严格来讲老子对于管理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来讲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作用非凡。
 
但关于老子的传承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老子的《道德经》,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怎么都是一本讲究治国方略的著作,但历史的发展却把老子推上了道家特别是道教的教主的位置,道德经在很多人的眼里俨然成为修仙得道的经典。这会叫很多人不解,特别是我们现代人读《道德经》之后,常常以此来讥笑古人的迂腐。究其根本原因实在是我们自己犯下的一个错误,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从其发端来讲其实是一个整体,向来是文史、文哲不分,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你向上寻脉其实他的渊源都是从一个点生发出来的。这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所在。表面上来看,道德经满篇讲的大多与治国有关,但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的主旨思想却与修生养性,修身立命的道理并无二致,甚至你从很多角度去看它都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也就是后期形成的道教把《道德经》奉为三经之首的重要原因了。
 
   
    回到我们的主题,老子的思想却是蕴含了很多的智慧在里面。《道德经》当中的名句大家也是耳熟能详,比如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等等。最终使我们知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推导出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管理方略。但说实话,要做到无为实在是很难,可以说古今中外能做到的都没有几人,更别说当今的管理者了,但在有为方面,老子的思想还是能给我们很多的帮助。
 
   
    但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却并非上面所说的这些内容,我要谈的是从实践出发,带给大家另外的一些观点,并把它称之为经过老子本人运用过的老子思想当中最大的智慧所在。
 
   
    大家先不要去想什么《道德经》,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道德经》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并请强为之做书,才有了这部《道德经》的产生。老子为什么要西出函谷关,是因为看到当时的周朝气势已尽,为了避祸或者说是保全自身才飘然西去。至于《道德经》所言只是老子为难之言,也就说老子在作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的那些主张或者治国思想在当时来说根本不可能派上用场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西出函谷关归隐吧。说道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老子最大的智慧还不在《道德经》本身,更在于他的实践行为。这种行为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顺势而为”!这个势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不可转化的未来前景。后来的历史发展似乎也验证了老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老子之后的没有几年,周代的历史就由春秋时代走向了更加混乱的战国时期。
 
   
    所谓国有国势、家有家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本身的发展都有其“势”的存在,作为一个企业家也好,一个管理者也好,最应该学习老子的“顺势而为”思想。说道这里我们再回到《道德经》的无为而治思想,他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也是“顺势”,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所以聪明的管理者在进行任何大的举措之前最为重要的就是“造势”,有了“势”,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这方面的例子当然会有很多,这里不过多提及。我们要谈的是,有些势是可以造出来,但有些势却不是造的,他是一种大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对于这种势,我们只能顺其自然。就像上面我们谈到的老子西隐,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老子或者任何一个圣贤之人都不能改变的,所以老子选择了顺势,孔子和他的弟子选择了逆势,结果怎样大家自然清楚。以后的历史发展,我们还能看到很多顺势而为的例子。仔细研究中国的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每当出现历史更迭,朝代转换,有打乱到大治的关键时期,在新地王身边总会出现一些“道家”人物:汉代的张良、陈平,三国的诸葛亮,还有后世的刘伯温、周颠等等。这就是道家人物的聪明之处,他们都是“顺势而来”的。当然这里有一个人除外,办了逆势的事结果很叫人同情,这个人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鼎足三立是最大的顺势战略,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后来的作为却都是逆势而为,无功不说,最后导致自己被累死。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明白这些道理,只是“骑虎难下”,被刘备的“用人之道”困死在那里而已。刘备的识人用人之术确实厉害,我们的领导者都应该向他学习,当然这些话题不是今天的重点,有机会我们详细的讲述。
 
   
    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作为领导者来说,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我们必须把握的势有三个:第一个:社会发展大势;第二个:行业发展大势;第三个:自身企业的发展大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即使发展方向符合社会、行业两个大的趋势,但就企业本身来说他的发展大势也要了解清楚,作为高级管理者不要被前面的两种“势”迷惑,有些企业势必衰落,即使你的管理能力再优秀和卓越,也很难挽救。所以要趁早撤离。对于企业的拥有者和领导者来说,要认清自己的特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要么放手要么放弃,顺势——是老子思想的最大智慧,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最大的智慧所在。

推荐
15011139796 guoxueworld@163.com
类别:职业化 |   浏览数(881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