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李海波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领导艺术 
地点: 江苏 无锡
签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30
  • 博客访问:1901336

专家文章

李海波:孔明学院问世,“臭皮匠”热议“诸葛亮” 2011-04-12

标签: 老子   李海波   道商   道学   孔明学院   国学讲师  

 

 
 
 
《武汉晚报》称,中国首个“孔明学院”,日前在襄阳学院正式成立。孔明学院还设立了“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实行4—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颁发与其所学及特长相适应的学历证书和孔明学院“诸葛亮班”写实学历证书。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调侃与指责,斥其为“误入歧途”、评其为“教育怪胎”,讥其为“花拳绣腿”,有人质疑孔明学院作为名人故里争夺战的产物,意义几何?学院内摆不摆八卦阵?亦有人摇头“神算的孔明救不了落魄的大学”……种种纷争,莫衷一是。
 
对待孔明学院,我们需要宽容精神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国学学者李海波认为,对待“孔明学院”,我们需要一种宽容的精神去正视并引导,而绝非谩骂责难。“三个臭皮匠”围观和扼杀“诸葛亮”的行为,不应该发生。
“孔明学院”之所以能引发轩然大波,社会热议的焦点是:孔明学院不过是名人故里争夺战的升级版怪胎,是有名无实的炒作噱头大忽悠;孔明学院不是传统文化和教育创新的探索,而是为了应对自主招生而充满铜臭味的产物;诸葛亮班学什么?学掐指一算的天文气象?还是玄之又玄的八卦大阵?谁能够充当导师培养当代小诸葛?是否有能力让“诸葛亮班”的学生祖坟冒青烟个个成才?
对于名人故里炒作之说,身为职业谋士的李海波并不否认“孔明学院”的诞生,存在着在襄阳在争夺“诸葛亮”的进程中使出的造势之招。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在城市名人争夺战中,对“诸葛亮”的重视与运用毕竟是积极有益的,远比“西门庆”之类的的城市名人价值开发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广。同时,我们也不排除在各大媒体竭尽所能地指责“孔明学院”为怪胎和恶果的文章,或许是襄阳与南阳在争夺“诸葛亮”中,上演的另外一种“战争”形式。
 
围观孔明学院,再次折射国人不良心态
孔明学院为城市争名也罢,为招生争利也罢,都很正常。对于学院能不能打名人旗号,其实孔明学院并不算首例。远有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天津大学的“茅以升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近有国家教育部主推的“孔子学院”,以及呼之欲出的“老子学院”、“孙子书院”。诸葛孔明作为中国智慧的化身,为他立所学院,继承下孔明先生的思想与谋略,实在不值得让众多高贤们大动肝火。
对于“孔明学院”的诞生惹出来这么多非议。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海波分析评论说,其实这正折射出当前一种极不成熟、极不理智的民众心态与社会现象。李海波认为这种心态与现象主要体现为:
“思想僵化扣帽子”:习惯于照本宣科、沉湎于固执守旧的一些人,遇到新事物,新模式、新探索,总是不愿意接受和尝试变革,总是企图扼杀新生事物于襁褓之中。僵化之弊,久病为常,造成了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创新思维落后。拿破仑那句脍炙人口的“睡狮论”,似乎早已道破中国人习惯“沉睡”的大病。
“围观起哄打棍子”:在新生事物出现后,缺乏宽容心态来成就帮扶之心,而总是泼冷水,打棍子,集体打酱油式的调侃责难,折射出当今国人“弃慈无宽”,社会责任感的沦丧没落。
“人云亦云吐沫子”:在未经调查不用思考的前提下,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地接受外界影响,或者独坐书斋闭门臆想,以已所不能而否定他人之能。致使有才有能之士深恐“出头檩子先遭难”,纵然有创新之想,也不敢背负骂名责难而付诸创新之举。
“鸠笑大鹏丢面子”:古人云“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正因为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心、团体包容心的集体丧失,导致中国目前屈居为“制造大国”而暂时难成“创造大国”。在三国时代,刚走出茅庐的诸葛亮,不也同样被讥为“诸葛村夫”?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或者自己无能去做,而对他人之创举讥笑不屑的话,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前途与出路的。鸠笑大鹏,最终丢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面子。
 
不争名利多争气,道商献计孔明学院
面对众议纷纷,“孔明学院”该如何办出特色?李海波谈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确定主题,提升战略”:襄阳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不但要借势“孔明”,更要借国家战略之大势。当前中国政府的国家战略,是在2020年,将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不但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谋略,更是自主创新的代言人,曾发明过“木牛流马”和“孔明灯”。从诸葛亮的创新智慧过渡到国家创新战略,是襄阳政府与“孔明学院”的腾飞源动力。
第二要“不拘一格,广求贤师”: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思维僵化、思想愚化、思路狭化、思辨空化,已经成为新的“四化”。打着“孔明学院”诸葛亮班的旗号,仍然在教育方式上照搬沿旧,断无出路。明师才能出高徒,贤师才能出良徒,孔明学院能不能走好,能走多远?能不能培养出“小诸葛”,靠庸师只能牵制和扼杀好苗子,只有好的导师才能引导学风、培养出足以导引潮流的智者与人雄。
第三要“重学务实,善启多悟”:社会对孔明学院的责难,其实也是爱恨有加,怕炒作忽悠而误人子弟。孔明虽“躬耕南亩”,却胸怀高远,茅庐未出,天下三分早知,所以,孔明学院的学员,应该是具备战略眼光与大局意识的智慧型人才。孔明自比“管乐”,善于运筹帷幄,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荆州入益州、空城退敌……其军事指挥能力、外交谈判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皆非凡。所以,孔明学院的学员,更应该是具备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孔明一生心怀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学院的学员,更应该是具备民族精神,注重社会责任的道德人才。
第四要“求精勿贪,育才为本”:虽然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但是却不能将人人都培养成“诸葛亮”。所以,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建议,对“孔明学院”的诸葛亮班学员选取,应该求精量才,择人录取,德才兼备,稳招慢育。要怀着一种培养精品人才、精英人才的思路,用打造“奢侈品”的商业眼光来“小诸葛”。才对得起诸葛孔明这块品牌,对得起中华智慧先哲。泱泱中华,13亿儿女,难道培养80位足以“让祖坟冒青烟”的人才,都是奢望吗?
让我们对“孔明学院”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支持,少一丝嘲讽,少一丝斥责吧。
也真诚建议孔明学院的领导层,更应该更加多几分思考,多几分务实,千万别抗着祖宗招牌当儿戏,那才是败家子!
 
 

推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类别:总裁时评 |   浏览数(361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