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李海波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领导艺术 
地点: 江苏 无锡
签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30
  • 博客访问:1901636

专家文章

赵本山收徒行跪礼,我看很有必要 2008-02-17

标签:

      大年初五,“赵本山徒弟大拜师仪式”在本山基地隆重举行,赵本山携夫人马丽娟出席了收徒仪式,35名弟子跪地行拜师礼。这消息像颗炸弹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舆论几乎一边倒。有所谓“资深网友”在网上发表评论文章说,“本山教主”的收徒仪式让人感到肉麻甚至恶心,”“很丑陋,是封建腐朽思想的表现”, 认为这应该作为封建糟粕进行抛弃,否则对整个文化市场不利。
      面对这些网友的愤恨,我倒觉得大可不必,甚至很有必要。
      师徒现象是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现象。在西方,是不会有师徒存在的,只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微妙,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弟子是很有讲究的,并非外界人想象的那样,好似理所当然。
      现在,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功利心太强、太直接、太赤裸、太经不起等待。我们作为学生,作为求学者,作为“无知者”,总是直接得像个“强盗”一样,恨不能拿着刀子架在老师脖子上,让他“倾囊相授”,恨不得一夜之间吃的巨饱。
      当然,求知欲强自然也没错,可是,现在的学生,心气浮躁,少有良好的心态,总是摆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好象自己求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堂而皇之”的事。我是学生我老大,你们老师都是靠我的“学费”养活的,我有什么要求,老师必须满足我。
      虽然话难听了一点,可是却是现今的“师生”之道的真实写照。学生轻视老师,老师敷衍学生,以这种心态来求学施教,我们很自然都得到的是些浮躁的、表象的、尾末的、无用的所谓“知识”。
      这就是师生之道的悲哀。
      师徒之道则不然,它必须通过一些形式,经历一些时间,让弟子真正地沉静下来、卑弱下来、虚空下来。惟有沉静,才能思考;惟有卑弱,才会和谐;惟有虚空,才能接纳。弟子将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信仰与理解)来奉献给师父,弟子虽然“无知”,但是“无”的心态却可以容纳师父的大“有”。
      师徒如父子,此为古话。父子之间,延续的是血缘;师徒之间,继承的是思想。
      惟有得到“思想”,学会“思想”,领悟“思想”,师徒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地和谐,并出现辉煌的时刻。
      相声小品也好,二人转也罢,都是传统艺术的一类。如何表演,那都是形而不是神,都是末而不是本。如何领悟师父的言传身教之外的东西,接受无形的“思想”传承,那才是关键。
      跪拜也好、奉茶也好、递帖也好,都是一种形式。形式虽然没啥用,但是却有助于弟子摆好身份、认识自己、出“有”入“无”,获得真正的大成。
      什么是“大成”?作为弟子,超过自己的师父。师生关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老师必须有所保留,才好继续混饭吃。而传统的师徒关系,正如禅宗所言:“养儿莫若父,家门一世衰。”弟子超过师父,那才是真正值得庆贺的。
      在学术与艺术的传承这档子事上,如果有值得下跪的对象,我看,完全有必要不失时机、真心诚意地跪下去,千万别理会那些“伪道德人士”看似正气凛然的批评。自古“清谈误国”、“百无一用是书生。”
      “欲上民,必先下之。”未来的人民的艺术家们,如果连跪一下师父的态度都没有,我看这样的人,不值得培养。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所有的爷爷,都是先从孙子当过来的。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481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