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史宪文
领域: 企业战略 
地点: 辽宁 大连
签名: 《商品三国》图书将于6月份发行;由史宪文教授主讲的WBSA十大创新方法教学片《智取三国》将于7月份在各个机场播放。 思索引擎平台 http://ok.c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13
  • 博客访问:633836

专家文章

退休也传承 2008-01-26

标签:

人生大事几乎全涉及到了,剩下最后一个就是退休。
我没有退休经验,但不难了解退休生活。许多人在位时风光无限,但退休之后,很快就不适应了,衰老得特别快。人最怕的是没有被利用价值,无价值感给人带来的恐怖,也从反方向证明了马克思的“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英明论断。
人老了就没有价值了吗?
经验越老越值钱,这个道理大家都能认可。知识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就是经验。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大量的老经验深藏在老年人的头脑中,急待开发利用。
人老,先从四肢、内脏老,最后老的是头脑。一个人有了好的头脑,好到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易的程度,那么,这个人在理论是永远没有退休机会的。
OK图是什么?从经验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经验的说明书,经验的仓库,经验的计量单位、经验的交易平台……,是专门为经验交易与利用准备的信息工具。
现在就让我们探讨一下供我们未来养老用的经验。
自我有四分:经验、知识、信息、思维方法。经验如固定资产,知识如递延资产,信息如流动资产,思维方法如无形资产。
工厂的固定资产越多,业务范围越固定。人的经验越多,思维范围越确定,范围之内的乐于思考,范围之外的就怀疑,经验越多越老道,经验越多越保守。所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年轻人过于相信假的,老年人过于怀疑真的,这是两代人鸿沟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人非常看中经验。一家钢铁工厂招聘经营厂长,候选人最终浓缩成两个,一个有十年钢铁经营经验,另一个只有两年经验。招聘谁呢?董事会确定使用有十年经验的人。其实,经历和经验是两回事,干了十年厂长,也许什么业绩也没有,干了两年厂长,也许业绩辉煌。
一些大学生向我述说对经验的抱怨:“企业要人首先需要具有经验的人,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经验?”我说这是大家对经验的误解。我让我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一开学就上网了解企业,用OK图透视企业,熟练的学生可以同时跟踪十家企业,不断地向这些企业把自己的建议用电子信笺发去,这些信笺一举两得,一方面在企业那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用于毕业论文素材。当毕业临近时,可以向自己最熟悉的企业递交应聘报告,如果你应聘微软公司,就在“经验”一栏中写上“在微软公司工作两年,岗位是兼职策划”,附上两年来发给该企业的信笺,表明免费工作的经历十分丰富,早已经上班了,只是没有领工资。实际上,我这些学生还没有等到毕业,公司就来要人了,很怕他们跑了。因为这些学生把企业问题拿到课堂上向我提问,他们把我解答的内容整理后又发给企业,企业感到这位大学生简直就是公司的老板,看得非常透彻,企业招聘我的学生的主要原因恰恰是认为这个大学生“有经验”!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曾经深入地认识过。
最可怕的事是经验作废。每一次市场经济的升级,都会使商人们积累的许多经验作废。“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代”就是划时代,划时代就是规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时代,基本规律一变化,一些成功着的人就要不适应,就要失败,就要推出历史舞台,新人就会有机会脱颖而出。所以,中国入世,使许多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心里恐慌。因为改革开放的经验,许多都不支持在开放改革时代的竞争。比如:在改革开放时代,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经验,那就是“试点必胜”,也就是说,凡是政府试点的经济项目,企业老板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参与,只要政府决定试点,项目就必须成功。许多社会资源在政府权力的影响下向这些试点项目进行倾斜,遇有多大的困难都能成功。现在不同了。中国入世了,企业之间平等了,政府也开始做生意,赔本的生意政府也不干了。为了不使自己的经验因时代变迁而作废,人们就得勇于抛弃过去的老经验,加强学习,变换脑筋,接受新事物,接受年轻人,不断给自己的经验保鲜、保险。
绝大多数企业总裁极其看中求职者的经验,因为经验好用,是“固定资产”。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经验十足的人,被总裁看成是“墨守成规”的人、顽固不化的人;有些貌似没有丝毫经验的人,被总裁评价为工作得法、富有创意、悟性极高。经验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经验?
“经验”通常是指“社会经验”,即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不同的工作内容需要不同的社会经验。而社会经验与个人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尚未离开家门和校门,一般不具 备社会经验。试将孔子的观点套用在市场经济社会:所谓“三十而立”,就是在30岁左右,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有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能够独立处理生活事务;所谓“四十而不惑”,就是在中年时期,人们可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定力较强,不再疑惑;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知道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有生之年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地,不再过多地幻想,按原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使命;所谓“六十而耳顺”,就是在经验极其丰富的情况下,听到的任何事情都能被已有经验进行降解和分解,就象看到或亲自参与操作一样,十分顺畅地转化为原有经验的注解。当然,这与人们普遍的寿命长短有很大关系,假设寿命可达200岁,那么,可能是“五十而立”!一个人悟性很强,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很高,也许四十岁就在某个领域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有些岗位需要社会经验,例如大客户管理,若没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年龄,客户不会产生足够的信任。有些岗位则不需要社会经验,例如软件编程,基本上不涉及与社会打交道。
一般地,负有决策和领导责任的岗位需要具有社会经验的人员担当。
经验有时还指“行业经验”。所谓“行业经验”是指在某个行业领域内,参与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行业是由内容和形式组合而成的,例如“有色金属贸易”行业的内容是“有色金属”,形式是“贸易”;“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内容是房地产,形式是“开发”。
随着技术进步,社会需求日益细化,社会上行业越来越多。由单个行业的内容分化产生多个行业内容,这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演变规律,例如,邮电行业分化出邮政和电信;两个以上行业内容交叉而形成新的行业内容,这是行业内容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的又一个基本规律,例如,航空业与物流业交叉而形成“航空物流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形态的变化,行业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从贸易到生产,从生产到工程,信托、连锁、电子商务层出不穷。
同样的行业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选择:房地产咨询、房地产建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管理等等。同样的行业形式可以配合多种行业内容:快餐连锁、图书连锁、运输连锁、汽车4S店连锁等等。
把各种行业项目进行分类,不难发现,企业所经营的项目主要有三种类型:产品、服务、工程。
所谓“产品项目”是指主要靠生产与出售产品获得利益的项目;所谓“服务项目”是指主要靠向客户提供咨询与服务来获得利益的项目;所谓“工程项目”是指主要靠向客户提供设计和施工来获得利益的项目。
行业经验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以行业内容为依赖,可以把一个形式经验移植到另一个形式中去,例如,从服装贸易行业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可以移植到服装设计行业中去。以行业形式为依赖,可以把一个内容经验移植到另一个内容中去,例如,从服装贸易行业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可以移植到化妆品贸易行业中去。所以,行业经验的可移植性表现为:内容不变形式变,形式不变内容变。
为了提高项目经验积累的效率,最好选择那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项目进行实践,在综合性项目中所形成的经验在同类项目中进行复制的可能性较大。在产品类项目中,最好优先实践类似汽车制造那样的研、供、产、销、修“五脏俱全”的项目;在服务类项目中,最好优先实践类似综合性宾馆那样的“全天候”项目;在工程类项目中,最好优先实践类似旅游区开发那样的“全人性”项目。
经验有时又指“业务经验”。所谓“业务经验”是指处理某项事务的深度与广度。
以企业为例,事务不断在细化。企业的初始事务包括:领导、会计、办公、生产、供应、销售等六项。对应的业务主要包括:决策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管理、采购、营销等等。
为了弥补领导的智慧与精力不足,权力不断下放,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事务和岗位:企划
业务、秘书业务、审计业务等等。
为了开发与应用技术,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事务和岗位:计划、设计、质检、包装、库管、统计等等。
为了开发好市场与服务好客户,又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事务和岗位:调研、精算、公关、广告、运输、后援、咨询、货管、品牌维护、回访等等。
总之,企业事务、业务内容、岗位种类主要是沿着授权下放、技术进步、客户服务三条线不断细化的。
“企业需要招聘有经验的人员”,这里所谓的“经验”实际上多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行业经验”和“业务经验”。
还有一种经验往往会被忽视,那就是“方法经验”。所谓“方法经验”是指可将一个事务的处理方法移植到另一个事务中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可以移植的方法也被视为经验。
文艺演出的经验可能会成为现场促销的经验;摔跤运动经验可能转化为搬运的经验;组织班干部竞选活动的经验可能转化为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经验……。
所谓“大学生没有经验”的论调,实际上是说: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根本没有行业经验,可能没有业务经验。但绝不能说大学生没有方法经验。
其实,一切经验均来源于生活,凡是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经验。一个5岁小孩子也可能具有丰富的手工工艺制作经验。
一流的学生不仅学书本里的内容,还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研究这些内容是如何写出来的。
也就是说,要向作者学习思维方法。谁能保证大学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一致?绝大多数人是跨专业取得成功的。书本里存在着方法,大学时代的最大收获是思维方法。
一个职业经理人若能成为老板,最重要的是他能将在打工中所积累的方法经验移植到创业之中。
经验是有深度之分的。经验的深度是指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所达到的理论化程度。经验的深度又分为纯度和幅度。
《OK策划论》指出:经验分三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手做为纯”。
经验的纯度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收集到的经验、观察出的经验、操作来的经验。同样的经验内容,纯度不同,质量也不同。收集到的不如观察出的,观察出的不如操作来的。
我们听一个人讲他的经验,一定要问一问,他所经历的事是听到的?是看到的?还是自己亲自去做的?中国有许多策划人宣称,他一年做了几十个案子,以此来渲染其经验老道,诱引客户去信任他,信任他的经验。而事实上,给一个企业讲一课是咨询,写一个建议书,不管对方采不采纳,也叫咨询;做一个小课题,叫咨询,做一个从战略到营销的全程策划又叫咨询。同样被称为“咨询经验”,它们的质量差别很大。
人的一生,能够通过手做而产生的纯度很高的经验能有多少呢?人生苦短,所以我们经
常讲,年轻人的前半生,趁着身体好,经历旺盛,就要肆无忌惮地锻炼,哪里薄弱就在哪里锻炼。这样才可以在经验的赛跑中取胜。
经验的幅度大体上可分为三重:反映式经验、联想式经验、方法式经验。同样的经验来源,幅度不同,价值也大不相同。反映式经验仅仅限于经历本身,经验者只可以重复经历;联想式经验可复制到相同事务中去,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成为一种知识或技能;方法式经验达到了哲学形态,可应用于一切类似的事务处理中去。例如,开会研究产品定位问题,先摆问题,然后讨论问题本质,最后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把这个经验后来一直被应用于产品定位问题的讨论,这个经验就是反映式经验;把整理、判断、创新三个步骤作为决策会议的通用流程,并能由此联想到所有会议的主持程序,经验离开了产品定位,可应用于各种决策会议,这时,这个经验就变成联想式的了,经验的幅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把整理、判断、创新三个步骤作为决策思维的通用程序,加以哲学提升,应用于对所有决策问题的思考,这时,这个经验不仅离开了产品定位,还离开了会议场合,成为方法式经验,其应用幅度无可限量。
一个人,操作来的经验越多,方法式经验越多,其经验的深度就越深,质量就越高。

经验深度系数
纯度
 
 
幅度
收集到的经验
观察出的经验
操作来的经验
 
反映式经验
1
2
3
联想式经验
2
4
6
方法式经验
3
6
9

经验还有广度之分。经验的广度是指经验所能指导实践的领域范围。经验的广度又分为社会经验广度、行业经验广度、业务经验广度和方法经验广度。
人是社会的人,参与多少社会生活,关系到社会化的程度。从事过政府工作的人,在从商时,与政府人员打交道就会增加很多自信。即使有一个政府人员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处理与政府的公共关系时也能带来一定的自信。
人们认识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往往是通过从熟悉的行业规律的开始的。人们熟悉的行业越多,越能全面地把握新行业的发展规律。
在一个行业内,所从事的业务种类越多,对这个行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的把握能力就越强。
一个方法,使用的范围越广,观察出的经验就越多。
人们的经验广度越高,适应面越广,适应能力就越强。
经验,尤其是操作来的经验,来源于亲身经历。
传统就业往往把经历与经验混为一谈,招聘“具有三年财务经验的……”,经验不能以时间为单位。经历只是经验的来源而已,水和河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念。
只有当确知对一个经历的记忆、总结、感悟的内容后,我们才能从中了解到其经验的深度和广度。
钢铁企业招聘经理,要求应聘者具有五年以上的钢铁行业经验,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经验不能用时间来衡量。一个没有钢铁行业经历的人有可能比一个当过十年厂长的钢铁人更富有经验,因为没有钢铁行业经历,不等于没有思考过钢铁行业的问题,而当了十年钢铁厂厂长,若不加以总结,虚度年华,也会经验甚少,仅有的经验也许是没有深度的,已经落后。况且,没有钢铁行业经验的人,不等于没有相关的业务经验,销售木材的经验很可能复制到钢材的销售业务中去。
记而常忆、总而结晶、感而觉悟,此为把经历转化为经验的要领。职业经理人若把完成总裁交办的任务,变成为未来积累操作经验的机会来认识,把向上级提交总结汇报,变成提炼方法式经验的机会来认识,则工作就有了无穷乐趣和动力。
总之,对于经验,我们总结四句话: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炼为经。
听出来的经验往往是残环,七大要素很难齐全;看出来的经验可以全面;通过亲历亲为所积累的经验可以深入到子环;而不断地在思想深处修炼出来的经验可以深入到孙环。
招聘员工,对其经验进行测试,他说他做过某些事情,只要按照上述原理提问,就可以断定其经验的来源。经验深度不同,其价值差别很大。
话题在回到本节开头,关于退休问题。老年人比年轻人听的多、看的多、做的多,尤其是思炼的多,所以,有条件开发出更深入的经验,更多的决策经验模型,每深入一个层次,经验的数量就会呈几倍数增长,产品越多,质量越高,交易收入就越多。
互联网首先给年轻人带来了乐趣,新一代的互联网将给老年人带来更大的乐趣——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养。当然,这样一来,会给官方统计就业率带来了麻烦。
老年人卖经验,年轻人买经验,社会将实现又一种意义的循环经济。
如何把退休后的事做到点子上?总结经验,指导年轻人,实现第二次人生价值。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68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