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盖烈夫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礼仪培训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凝聚土壤的是水分,凝聚人心的是沟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510
  • 博客访问:18989641

专家文章

盖烈夫:敖包的启示 2012-11-29

标签:

  《敖包相会》是人们非常喜欢且耳熟能详、随口吟唱的歌曲。其深情浪漫的曲意,甜美激情的心语,曾唤起不知多少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妙曼意境的向往。然而,您可知歌中的“敖包”?很多人都把“敖包”理解为“蒙古包”,我在没见过敖包之前也这么认为,其实,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理解,因为敖包并不是用来居住的蒙古包,而是“石头堆”。说敖包是“石头堆”,那可不是一堆石头堆在那里那么简单,因为它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塔”。敖包虽然形状各异,有圆形的、方形的、多角形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却是都建在草原的高丘之上,都建在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随处看到的地方。因此您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一座座“石头堆”,它的用途可谓大矣!一则,在茫茫如海的草原上,敖包相当于海上的灯塔,是牧民测定方位和方向的坐标;二则,历史久远的、规模宏大的敖包,还是牧民们祈祷和许愿的神址。

  问题来了:敖包是谁建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一座座敖包是长年累月建成的还是一次性完工的?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并不难,问题在于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带来深刻的启示,这才是本文要揭示的真正主旨。2008年七月份,受朋友之邀,我有幸去过号称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有幸了解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第一、敖包并不是某个人修建的,而是广大牧民自发、自愿、自动、自觉共同修建的。第二、修建敖包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牧民们在放牧时你一块我一块自动自觉带上来的。据说,牧民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放牧时都要至少带上一块石头,不论你带的石头大小、轻重、数量多少,能力大的牧民就带大的或多带一些,能力小的牧民就带小的或少带一些,不管能力大小,不带石头去放牧的牧民是没有的。第三、每一座敖包都不是一次性建完的,而是积年累月所建成的。第四、无论敖包建在哪里,无论香火是否旺盛,无论敖包大小,无论年代长短,无论今后是否有用,从来就没人故意去拆毁它破坏它,相反,人们却在尽力维护它。第五、对于敖包的建设、维护和信赖,从来没有身份的区别,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有了牧民那天起,就有了敖包;有了敖包就有了因敖包而形成的传统习惯;有了这种传统习惯就有了只有草原上才有的敖包文化。

  几乎所有的企业,人们都在讲求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在发掘企业文化的内涵,都在锻铸企业文化的灵魂,然而,人们是否想到了建设和形成企业文化的原动力?很简单,敖包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然而,用石头砌起来的敖包却蕴含着很深刻的启示。启示之一:企业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上下同欲”的追求;启示之二:企业文化不是绞尽脑汁憋出来的华丽辞藻,而是长期倡导和精心培育出来共识;启示之三: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念,而是一人一石的自觉自愿;启示之四:企业文化不是老板一厢情愿的主张,而是事关大家共同利益的体现;启示之五:企业文化不是博物馆中展示的物件,而是可以践行的目标和遵循的标准;启示之六:企业文化不是用来供奉的神龛,而是用来提升价值、实现每一个自我的方舟。敖包的启迪远不止这六点,其最核心的启迪是:企业要想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就必须像建设敖包那样,能够产生“上下同欲”的价值观,能够产生“死而不亡”的影响力。

推荐
凝聚土壤的是水分,凝聚人心的是沟通
类别:战略文化 |   浏览数(416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