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应春
领域: 人力资源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企业文化  品质管理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张应春谈管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523
  • 博客访问:148137

专家文章

管理是蓝海书籍:中小私企生产管理的痛点 2017-11-17

1个体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
在很多管理者看来,一个企业中个体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这个结论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规模不大的前提下也许是成立的。因为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的时候,老板可以亲自下车间,跟着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盯着每个人的效率,将每个人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因此个体效率高组织效率就高。
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后,个体效率高就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了。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就是,车间里的员工看似都在忙,但是,业务部要求出的货却生产不出来,不急需的货却在仓库堆成山。显然,此时某一个部门、某一道工序、某一名员工的效率高,甚至是各部门、各工序中的所有人效率都高也不意味着企业的整体效率、组织效率高。因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效率最终是要靠能够给客户按时、保质、保量交付产品体现。
可以看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组织效率了。有时候企业管理者不理解一些外资企业看似“死板”的管理模式,其实正是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组织的高效运作。就像高速公路一样,看起来好像不够灵活,不能随便上、随便下,也不允许非机动车上路,但实际上正是这些规定使得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变得高效。因此,要重视从订单接入到成品出货的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
传统的生产型企业的组织效率重点体现在生产系统,其他部门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生产部门来服务的。所以,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是生产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对于生产系统来讲,有以下几个数据可以体现其组织效率的高低:订单准交率、生产周期、交货周期、资金周转率等。作为生产型企业,关注组织效率、整体效率,首先要关注这些数据,而不应该只是凭感觉、只看个体的效率。
组织效率高意味着各工序、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在企业发展初期,老板亲自下车间,带着大家一起干,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盯着员工工作,其实,在背后,老板也起到统筹和协调整个公司生产任务的作用。当企业规模扩大了以后,老板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再靠老板来协调,此时就需要依靠管理系统地解决生产问题。
2整体生产状态不稳定
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的主体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一部分中小企业成了“高”“精”“尖”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从事传统制造业。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的中小制造型企业,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订单不稳定
中小企业不像处在产业链高端的大型企业可以根据销售预测、市场分析相对准确地定量生产。在中小企业里,插单、改单、加单、消单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小企业在订单的预测和生产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能够快速出货而积压大量的库存,结果在客户产品升级换代后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供应链不稳定
朗欧企管的老师在企业中进行供应链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的供应商都是“小作坊式”的,有些供应商就是夫妻二人带着几个人在家中进行工件的加工而已。企业考虑到成本和利润的问题,只能跟这些“作坊式工厂”合作。
据统计,很多企业的采购准交率不足80%,在一些组装型行业,这一比率甚至更低,比如,在灯饰、锁具、五金行业中,很多企业的采购准交率不足30%。物料不能按时回厂,何谈按时出货?企业的组织效率又怎么会高呢?这在很多企业甚至成了生产状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第三,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不稳定
这一现象在产品生产工艺路线长、配件多的行业里面尤为突出。传统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在生产工艺路线长的产品时,各道工序都有可能出现设备异常、品质异常、材料异常、人员异常等问题。内部生产过程的不稳定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很多企业最头痛、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状态不稳定问题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言,以上三点是企业中最容易出现的三类不稳定状况,也是朗欧企管要协助企业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7年4月,我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带领40多位企业家去德国保时捷斯图加特工厂现场参观其生产流水线。一到车间现场就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秩序,车间呈现出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保时捷汽车的拥有者都知道,保时捷的汽车都是个性化定制的,每个人对每台车的定制需求都不一样。我在现场看到,在一条几十米的生产线上同时生产着卡宴、911、博克斯特、帕纳梅拉等几个型号的汽车,就算是同样一款帕纳梅拉车,每台车的颜色、配置和其他个性需求都不一样。稳定的生产方式成就了保时捷的高毛利率。
首先是订单的稳定。保时捷斯图加特工厂每天生产250辆车,每天每种车型的订单数量非常稳定。
其次是供应链的稳定。所有供应商的物料都是恰时供货,提前两小时送到工厂,然后直接进入生产线进行装配。我在工厂遇到一位在保时捷工厂工作了40多年、满头银发的德国大叔,我问他:“如果物料中有不良品如何处理?”他当时很惊讶,明确地告诉我,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如果出现一个来料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供应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再次是生产过程的稳定。每天每条产线都有着明确的生产任务。
最后是员工的稳定。在距离保时捷斯图加特工厂一公里的地方,是保时捷的职业培训学校。很多人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进入该学校读书和实习,培训完成并考核合格后就到保时捷工厂上班,直到退休。员工的专业素养、职业化水平、“以厂为家”的情感铸就了员工的稳定状态。
对个性化要求极高的生产线都能达到如此稳定的生产状态,背后是多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日积月累的精细化管理的结果。虽然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与保时捷的生产状态存在鲜明的对比,但是,通过精细化管理,至少是可以朝着稳定的状态不断前进的。
3基础资料大量缺失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大量的传统企业里面基础资料缺失,数据流不完整,甚至还没有被建立起来。有的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数据,也上线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因而不能够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这也是有的企业ERP系统推行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主要缺失以下几类生产基础资料:
第一,技术资料
BOM表是说明某产品部件构成的最基本的资料,但是在一些还在靠经验、靠人盯人式管理进行生产的企业中,要么根本没有BOM表,要么就是BOM表的准确性不高。也许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中小传统企业里面的普遍现象,甚至在年产值10亿元左右的传统生产型企业里都存在这种情况。技术参数档案的缺失、技术资料的不完善等问题,给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技术层面的异常。
第二,工艺资料
很多中小企业缺失工艺资料,例如产品的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等。很多企业全凭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来进行生产;当出现问题以后,就跟其他部门相互推诿。在这种企业中,很少能看到完整的工艺流程图,也很少看到工人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
第三,生产资料数据
统计生产资料数据的表单包括套料单、配料表、计划表等。经过朗欧企管老师的严格核查发现,很多企业里面仓库账物卡的准确率非常低。仓库是存放产前准备物料的核心地点,缺失仓库数据会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第四,职能部门
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统筹、生产计划的编排和跟进,但很多企业还没有成立PMC部,业务部接到订单以后直接将生产任务下达给生产部,车间生产完全由车间自主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业务部与生产部“骂架”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对客户企业调研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组织架构,即组织再造。
很多企业家一谈到调整组织架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又要招人?”其实,每家企业里面的职责都是完整的,因为如果缺少某个环节,产品肯定无法顺利生产。例如,很多企业没有成立PMC部,没有设置计划员这个岗位,但也有生产计划,只不过是由厂长、生产经理,或者是厂长和生产经理的助理制定而已。调整组织架构就是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在组织架构图中的什么位置就做什么工作,这样才能为流程的顺利执行打下基础。
一旦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出现问题,如果缺失职能部门,就会导致“谁都没有责任,都是企业老板的责任”的现象。有一次,一位企业老板说:“我很会用人,都是一人多岗。这个计划员在生产部还可以兼任生产文员的工作。”但我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单是计划员的工作就已经让这个员工满负荷工作了。老板如此“调兵遣将”看似很精明,节约了人力成本,但背后其实是很大的浪费。原因就在于,这名计划员把计划员的工作和生产文员的工作都没有做好。
试想一个场景:当计划员的工作没有做好,要追究责任的时候,这名计划员会说:“我去做生产文员的工作了。”;当生产文员的工作没有做好,要追究责任的时候,这名计划员又会说:“我去做计划员的工作去了。”这就是职能不清导致的责任不清,最后会在企业里面形成相互推诿的风气。
4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量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很多管理者都是跟着企业发展、从员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技能型的管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
现在的企业面临两个难点。一是老员工都是技能型的人才,这些技能型人才更擅长做事而不擅长管事,在管理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二是面对新生代的员工,在传统企业里面如果用老一套的方法,很难调动其积极性,难以管理。这两点导致企业难以建设完善的人才梯队。
没有完整的人才梯队会导致企业习惯性地“迁就”,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就很难真正落实。很多企业跟朗欧企管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建立企业内部的人才梯队。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痛点,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就显得尤为困难,也就需要管理者学会运用好的方法、好的工具,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做好生产管理。
如何做好工厂的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点和详细解决步骤,在我的新书《管理是蓝海: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中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书概述了制造型企业管理者、老板、企业员工在中小私企中现存的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如何进行绩效考评,精细化管理如何细分,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如何做好生产管理等,行文通俗易懂,适合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类似困难的广大中小企业主阅读,也可作为企业管理入门读物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大家可以关注朗欧微信公众号以及朗欧官网上面都会发售当然同期也可以在当当、京东购买,并且各地的新华书店机场等都会陆续上架
更多关于管理是蓝海书籍的内容请关注朗欧企管微信公众号:langouqg
管理是蓝海书籍——www.langouqg.com

推荐
工厂精细化管理实战,更多精细化管理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张应春谈管理》
类别:管理模式 |   浏览数(76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