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伟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北京大学文化与科技产业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1336606490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6
  • 博客访问:558897

专家文章

四步到总裁(第三步):关键时刻露一手 2014-08-15

标签: 职业生涯   总裁   卡耐基  

    如果只是闷头做事,至多给上司留下一个踏实肯干的印象。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突破,这显然远远不够。取得老板、上司的格外赏识,就要在关键时刻露一手,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干不成的事你完成了。尤其在上司心急火燎的事情上你能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想不被提升都难。 


        一、千方百计完成别人做不成的事
 
        如果只是闷头做事,至多给上司留下一个踏实肯干的印象。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突破,这显然远远不够。取得老板、上司的格外赏识,就要在关键时刻露一手,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干不成的事你完成了。尤其在上司心急火燎的事情上你能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想不被提升都难。


也许平时你默默无闻,但关系公司重大利益或老板个人成败的关键时刻你挺身而出,完成了别人做不成的事,同事、上司、老板都会对你刮目相看。


1.关键时候挺身而出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关键时刻,领导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的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领导格外器重你。

安德烈·卡耐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座停车场的电信技工。

一天早上,调车场的线路因为偶发的事故,陷于混乱。

此时,他的上司还没上班,该怎么办?他并没有“当列车的通行受到阻碍时,应立即处理引起的混乱”这种权力。如果他胆大包天地发出命令,轻则可能卷铺盖走路,重则可能锒铛入狱。

一般人可能说:“这并不干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烦?可是卡耐基并不是平平之才,他并未畏缩旁观!

他私自下了一道命令,在文件上签了上司的名字。

当上司来到办公室时,线路已经整理得同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一般。这个见机行事的青年,因为露了漂亮的这一手,大受上司的称赞。

公司总裁听了报告,立即调他到总公司,升他数级,并委以重任。从此以后,他就扶摇直上,谁也挡不住了。

卡耐基事后回忆说:“初进公司的青年职员,能够跟决策阶层的大人物有私人的接触,成功的战争就算是打胜了一半——当你做出分外的事,而且战果辉煌时,不被破格提拔,那才是怪事!”

有这样的情形,主持会议的领导是一个铁腕人物,大家因崇拜而磨灭了自己的见识,于是会议顺利进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你发现决议有问题,若按此办将来可能出大漏子,就应该鼓足勇气提出来。要知道,你可能穷尽毕生努力,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抓住这一机会,就可能把你的能力和价值展现给同事和领导,特别是意见未采纳,人们更会在后来的失败中忆起你的表现,赞叹你的英明。其实,在遇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时往往不是没有能力表现,而是一种“别人没动,我出头会让人说闲话”,或者一种天性中的自卑阻碍你挺身而出。

日本的笑话故事书《长屋赏花》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穷人到郊外去赏花,附近都住着生活很豪华的人,他看了,不禁感慨地说:“大家都打扮得这么漂亮,衣着艳丽,我身上穿的也是衣服,不过太破旧了,脱下来简直还不如他们的抹布呢!”房东听到这句话,立刻申斥他说:“把每个人身上的皮都剥下来,大家都只剩下尸骸与骨头,有什么自卑的必要。”

在感到对方的威严而胆怯时,就要立刻去想出他与你的共通点:剥去皮,大家都一样。自己就再也没有畏缩的必要了。

再进一步,如果能够找出对方的毛病,你的信心更会大增。

但这不是教你投机取巧,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是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因素之一,要想取得理想的结果,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实干,但也要适时表现。所谓适时,一是要找到恰当的事情动脑筋,扫地抹桌子,就会被提升为清洁组组长;二是要在显山露水时,不要过于扎眼,招受众人谴责而树立敌手。

(2)显能耐不宜过频过多。天天都干出格的事,人们再也不觉得你有什么稀奇处,只能被骂作  爱出风头而已。所以你总是要留一些绝招,留上显示的余地。如果你能经常露上那么一点点新鲜的才华,则人们总会对你抱有希望,弄不清你的深浅,多大的事也敢托付于你。

(3)要打消顾虑,多在心里挑敌手和上司的毛病,便不会再羞羞答答了。

2.培养自己做大事的素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与在别人的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别人更出色才能的你,却无法像别人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你又是否意识到这种现象对你的职场进阶有着一定的影响呢?

所以我们说,关键时刻能够露一手,并以此作为晋升的手段绝不是撞大运,而是靠平常各个方面的积累和磨炼。

(1)诚实守信。

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在权力、金钱等各种欲望的充斥下,变得尔虞我诈。“诚实”成了“老实”的代名词,而“老实”又似乎成了“无能”的标志。于是,刚从校园里面出来的书生,也会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绎出在履历上出现了同一所大学有三个学生会主席的闹剧。可是这种欺骗带来的,只是对自己前途的阻碍。

试想,一个欺诈而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关键时刻即使你能挺出身来别人未必信你。

(2)学会倾听。

在职场上,学会如何表现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说”比“听”更能展现自我。这并没有错,但是你是否想过自己所说的是不是能被团体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在一边静静地坐着,仔细聆听着别人的发言。到最后,他才会站出来果断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的思想,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掌握了一切信息以后,你所提出的意见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团体的角度上。所以最后的发言在某种时候,因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见解也就更深入,更权威。如果你每一次的意见都是相对正确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他人心中树立起权威形象。

(3)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你的权威形象,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声就可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也许对你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见面却想不起他人名字的尴尬场景便会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有谁意识到这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忽视和不尊重呢?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在你发言中提到了多个同事的名字及他们说过的话时,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一个称呼会引起这么大魔力呢?那就是“被重视”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让我们从记住别人的姓名做起,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4)从大局的利益出发。

一个人待人处世如果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就不可能得到团体的认可,也更谈不上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了。

小胡在一家集团的市场部工作,每一个月初部门都会招集地区级主管开定价会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胡提出的定价总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到负责其他地区的同事的排斥,他觉得很苦恼。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另一个地区的主管对他吐苦水,让他找出了原由所在。事情很简单,因为小胡所在的地区销售情况很好,而且竞争对手少,相对而言,就可以制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可是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实力较强,市场的吞吐量又不是很大,销售价格如果定得高,便不可能完成销售目标。小胡只考虑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没有从大局考虑,他所提议的定价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其实这种情况常常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生。因为人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工作,如果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5)果断地提出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你就可能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但是如何来表现你的权威呢?你平时成绩必须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说话要坚决。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对某些问题时,明明有自己的见解,却思前想后,犹犹豫豫,等到其他同事提出时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地错过,使得你失去了很多表现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平时说话老是模棱两可,明明是一个正确的意见,却让他人产生模糊的感觉,这也会让他人对你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所以,你考虑好了,马上说出来。

 

      3.该出手时才出手


打篮球抢篮板时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跳得太高了,不行;太低了,更不行;时间太早了,不行;时间稍迟几秒,也不行。只有目盯篮板,根据准确的经验判断,你才能准确地抢到篮球板,“花大虫”罗德曼不是最高的运动员,却是威慑篮下的篮板王;“大笨钟”华莱士也是靠其强悍的作风和准确的判断横行篮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犹豫不决的猛虎,不如敢用毒刺刺人的蜂蝎;徘徊不前的骏马,不如稳步向前的劣马。虎缺乏果断,往往捕不到食物;马缺乏果断,常常耽误行程;人缺乏果断,会处处陷于被动。”果断来自于正确的判断、快速的决策、果敢的行动,所以,果断是一种勇的行为、智的体现。它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人们的安身处世中,有了这种能力,可以抢到先机,出奇制胜,转危为安,消除后患。果断,是建功立业者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

晚清官僚张之洞之所以在清流中获得较大声誉,主要的是善于把握时机,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果断出击,从而大全胜,名声鹊起。张之洞抓住分量足、影响大的案件予以上奏,不但使得所参与弹劾或谏议的案件都获得了成功,而且都产生出了轰动效应。如1879年他为“东乡惨案”上书鸣冤,使多年沉冤得以一朝昭雪,便是一著名事例。

当初在督鄂和暂署两江时,他虽然对康有为违逆自己的意思在报上发表议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但他对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并没有操之过急,没有立即采取封杀措施,而是一直在悄悄地等待时机。他老谋深算地觉得康有为这样做必定会有人站出来指责,到那时借助外力予以整治,效果才更好。不久,北京果真传来了取消强学会的消息,于是他借机命令上海道解散强学分会,停办《强学报》,又命汪康年接管强学会的全部余款及各项不动产财物。

唐代诗人罗隐曾写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就是说,人生之路尽管漫长,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关键的这几步走好了,以后就相对容易多了。

  4.把领导不愿承担的事接过来

领导负责范围内的事情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愿意干、愿意出面、愿意插手,这就需要有一些下属去干,去代老板摆平,甚至要出面护驾,替领导分忧解难,赢得领导的信任。有些人很不注意领导愿意干什么工作、回避什么事情,往往容易得罪领导,惹出麻烦。某县化工厂因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引起社会关注。省电视台记者到该化工厂采访时,最先碰到该厂办公室的小陈,小陈怕说不好承担不起责任,就对记者推卸道:“我们厂长在办公室,他说了算,有事你找他去吧!”结果,记者闯进厂长办公室,把厂长抓了个正着,厂长想回避也躲不开了,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厂长得知小陈不仅不提前通风报信,还说了那样一句话,很生气,很快把小陈炒走了。

小陈的教训很深刻,记者采访质量问题本不是光彩的事,按道理,从为领导着想的角度讲,他除了应实事求是地讲明问题的原因外,还应该维护领导的面子,替领导分忧,而不该把事情全推到厂长一人身上。

一般地讲,领导有几愿几不愿。

一是领导愿做大事,而不愿做小事。

理论上讲,领导的主要职责是“管”而不是“干”,是过问“大”事而不拘泥于小事。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小事由下属来承担。

从心理的角度分析,领导因为手中有“权”、职位较高,面子感和权威感较强,做小事显然在他看来降低自己的“位置”,有损领导形象,比如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开水、接电话等都是领导不愿意做的。一个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讲:“我最早也是从扫地打开水走过来的,也是从媳妇熬到婆婆的,这回儿轮着你们扫地打开水了。”

二是领导愿做“好人”,而不愿做“丑人”。

工作中矛盾和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领导一般都喜欢自己充当“好人”,而不想充当得罪别人或有失面子的“丑人”。

梁凤仪女士在《如何与老板相处》一书中举了个实例,香港有位企业巨头,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那是因为任何人跟他谈任何事,从来都不会得到否定答案。当然他并非有求必应的黄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对象或他肯出手相帮的情况,就会亲自出面,卖个人情。不然的话,一律由他的下属以各种不同的理由回绝对方的要求,他是不会露面的。

愿当好人,不愿演丑角的心理是一般普遍的领导心理。此时,领导最需要下属挺身而出,甘当马前卒,替自己演好这场“双簧”戏。当然,这是一种比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领导也难以启齿对下属交代,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老板的意思然后去硬着头皮去做。做好了领导心里有数但不会讲什么明确的表扬;如果下属因为心租或不看眼神把领导弄得很尴尬,领导肯定会在事后发火。

三是领导愿领赏,不愿受过。

闻过则喜的领导固然好,但那样高素质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领导是闻功则喜、闻奖则喜,鲜有闻过而再者。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以后,许多领导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领导重需下属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领导受过。

代领导受过除了严重性、原则性的错误外,实际上无可非议。从单位工作整体讲,下属把过失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领导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受过的角度讲,代领导受过实际上锻炼了一个人的义气,并使自己在被“冤枉”过程中提高预防错误的能力。

结果,因为你替领导分忧解难,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后领导肯定会报答你,给你“吃吃小灶”。

  5.以自己的表现弥补领导的不足

事情总有正反两方面,骄傲自大就是一例。有骄傲自大的人,一方面因为有“只要有我在”的气概去面对困难的局面,使人觉得其很有雄心,但从另一面看,如果太过自负而独断专行,则容易被人敬而远之。

作为上司和下属要有的心理准备是,干工作不仅要依赖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知道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上司和下属应该学会相互依靠。

能干的下属,容易流露出轻视上司的情绪,这是十分危的。如果真有能耐的话,就应以自己的能耐去弥补上司的不足,这才是正确的方法。有位名人曾说过:“上司绝不是愚蠢的,如认为他是愚蠢的就是太自负了。”

其实,所有处于上司地位的人,总有超出别人之处,否则就没有办法做他人的上司。那种以为上司看起来很愚蠢的人,实际都是过于自负的下属个人的想法而已。

当然,人各有长。如果要分别比较,下属总有比上司高明的地方和时候,也有个别的下属在各方面都比上司强。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因此,身为下属应该考虑如何弥补上司的不足。

A?下属应该填补上司不擅长或能力不足的方面。技术干部出身的上司,如果不擅长与其它部门交涉,则下属应该负责与部门人员的交涉和谈判等事情。相反,如果上司擅长与人交涉和谈判,但却不长于工作细节的考量和拟定详细的计划等,则下属就应该主动担负这些工作。 
B?如果下属以某种施恩的态度来承担这些工作,就会引起相反效果。

另外,下属有些工作,起初是为了替上司解难才承担的,如果弄得自己太突出,就容易招致误解:“这家伙爱出风头。”

这并不是说下属不该替上司解难,而是要把这种替代工作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这种分寸不好掌握,既要帮助上司,又要保全上司的面子,但却是一定要做到的。

C?不可踏入上司的领域,尽快抓住扮演上司所需的角色。

的确,每一位上司都有他不可侵犯的圣域,也就是他最得意而引以为傲的领域。有些下属工作能干,却不小心而在上司的领域里随便插嘴,或任意要为,这是很不好的。

上司总是认为,能够弥补自己缺点的能干下属,是可靠的;但是对上司擅长的领域也要插手的下属,会被上司认为爱出风头,如果经常这样做,上司就会警觉,长此以往,说不定会演变成敌对关系。

曾创造出号称“世界的本田”的本田宗一郎,有一位事业上的好伙伴,名叫藤尺武夫。这两个人被公认为事业上的“好搭档”,但彼此的性格和擅长却完全不同。本田是一位自由奔放、喋喋不休的人,而藤尺却是一句句有条有理地边想过讲的人。本田负责技术部门,藤尺专司销售部门,两个人从没有在对方的领域插过嘴。藤尺在经营方面发挥非凡的才能,但始终很尊重本田先生,他本人也从来不出风头。

直至现在,这两个人仍为大家津津乐道,且被视为绝佳的搭档,这完全是两人彼此信赖对方的能力,而不曾干涉对方领域造就的。

在日本,还有一对事业上的绝佳搭档,就是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及其助手井植岁男。这两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松下先生属于前瞻性的人物,井植先生却刚好相反。松下先生高举理想的火炬,指出该走的路,井植先生就遵循松下指示的方向拟定计划,然后以非凡的能力将它一步一步实现。

首脑与副手的关系应该如此,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也应该如此。如想成为上司的得力助手而受信赖。应该要与上司配成搭档,努力成为他的好伙伴。以你的力量使上司发出光辉,其终极结果你也会发出光芒。

 

        二、有绝活儿才能吃遍天下

 

 
      “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时刻谁都想露一手,问题是你自身有没有这“一手”。在你还没有被重用之前,别等别靠,赶紧练一手人无我有的绝活儿吧。


 1.别太依恃文凭


社会是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理智了,如果你想在这个务实与理智的社会生存下去,你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本领来,而不是靠着镀金的文凭吃饭,如果你还抱此想法,赶快放弃,现在还来得及,否则贻误终身。

“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到底有多神?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哈佛的经验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非也。仅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当不上老板,担不起重任,难以混出个人样来。手里拿着哈佛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吴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吴刚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吴刚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青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淡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

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吴刚耳边回荡。

类似吴刚等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混”得好。

实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证,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畅行无阻。哈佛毕业生尚且如此,就更不必说你的文凭了,钻研一门真正实用,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学问,方是你的未来出路!

 2.有绝活儿才能为人所不能为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驷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

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石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生存的真理。

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炼、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为。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的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锁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尽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要技术主管昼夜值班制,二是出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保班全部100%的目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多少人下岗,其中不乏中专、大专学历者,而许振超以一个初中生的学历,硬是靠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绝活儿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员工楷模,成为“老板”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许振超以技术为突破口练就自己的绝活儿,其实任何岗位都可以有绝活儿——只须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快一点就可以了。甚至,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都可以成为绝活儿,成为你不可缺少的理由
。(节选《四步到总裁》)

 

推荐
北京大学文化与科技产业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13366064900)
类别:总裁观察 |   浏览数(1636)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