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袁伟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北京大学文化与科技产业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1336606490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6
  • 博客访问:558873

专家文章

MBA对企业的价值几何 2014-08-14

   进了商学院能学到什么?

  余:在我参加的很多MBA学习班中,我认为对于参加学习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经验,其次是交流的机会。至于说,课程和理论等外部因素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梁:MBA中文全称是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分为必修和学位两部分,各有积分折算,包括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高级国际商务英语、数据模型与决策、财务会计等。这些只是理论的东西,MBA教学的教授多数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掌握大量企业资源,了解很多实际案例,他们的观点对企业有很多实际指导意义。

  齐:很多MBA谈学习体会时说道,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了解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在那样的氛围下,自己的思维也会变得不一样,总能得到很多启发。能和众多其他企业家一起交流,也是难得的机会,很多企业因此得以发展壮大或有所突破。

  MBA=高级管理人才吗?

  余:在学界,我们把MBA比喻成一个“0”。一个人来学MBA前的能力为“0”,那么学完后0+0=0,如果一个人学习前的能力为“10”,那么他学成后10后面加个“0”变成100,同理,100的人可以得到1000的结果。学习MBA就是这样,它是一些可能帮助你提升管理能力的工具,前提是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基础越好,结果越好。所以说,MBA是否等同于高级管理人才,要看学员的基础如何。

  此外,目前社会上流行着各种MBA培训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交几万元钱,就可以贴个MBA的标签。对于这种情况就不好说了,这也是为何如今“MBA”有点臭大街味道的原因。

  梁:MBA和EMBA跟普通学生一样,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学院的质量和师资是一个影响因素。目前国内的MBA课程既太多也太少:质量糟的课程太多,质量好的课程太少。对比美国的经验,这些年美国MBA市场(包括EMBA市场)已经到了成熟阶段,甚至开始萎缩,有大量学校招生人数走下坡路,但是名校的录取率还是普通学校的7~8倍。差的教学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提高,甚至还可能“误学误用”。这样培养出来的“MBA”是不是人才就很难说。

  齐:MBA只是一个头衔,所有人都不可能将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完全理解并发挥,能理解多少,发挥出多少,则因人而异,但肯定不能将MBA与“高级人才”划等号。

  MBA、EMBA对企业有用吗?

  齐:培养一个MBA要花10万~20万元,有些企业每年要培养10到20个MBA,如果只是要那一个空壳头衔,这笔投资显然是不划算的,因为将这笔钱用于广告宣传,其效果肯定比彰显自己有多少个MBA好得多。企业还是希望MBA能在经营、发展和管理中起到实际作用。

  武汉某企业负责人2004年参加MBA进修,回来后感觉收获颇大,尤其是在扩展人脉上,为企业带来几倍于从前的效益。后来,该企业每年投资数十万元为中华高管论坛冠名,目的就是和更多的MBA交流。

  余:自2004年创维用2000元的标准招募MBA后,MBA的光环已渐渐褪去。现在,圈内人在自我介绍时已经很少标榜自己是MBA,更多的人喜欢绕着弯地介绍自己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的中文全称)。目前,单独冲着这个“本本”来读MBA或EMBA课程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数人都怀揣着多个现实目的,其中较为主流的是借学习的机会与同学建立人脉关系,和借助老师或专家的指点解决自身企业发展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梁:对企业来说,有个很关键的词---反思。中欧EMBA学员平均工作时间14.5年,多数身居高位。能够走到目前的地位,他们每个人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任何经验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局限的。这种思维定式如果不打破,就可能成为个人和企业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就需要成功的经理人从更高层次上去反思,过去的成功经验哪些是根本的规律的,哪些是表象的偶然的;自己所依赖的从成功中推导出规律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盲点和短路。这种高层次的反思,靠本人是难以实现的,MBA和EMBA学习就提供了一个让人反思的机会。(编辑:袁伟   来源:晨报网)

推荐
北京大学文化与科技产业研究所所长(电话或微信:13366064900)
类别:房地产 |   浏览数(1804)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