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蒋健才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资本运作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资深战略管理咨询顾问、中国平衡分析法创始人、行业预测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81
  • 博客访问:919716

专家文章

用行业预测为“二次创业”保驾护航 2014-01-12

编者按:在“二次创业”时代,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新的投资热点陆续闪现。如何把握机遇、再创优势?基于现实之研判,放眼未来之预析,蒋健才老师携“蒋氏平衡分析法”,多方面、全方位研究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道;以实战、实用、实效为追求,连接新形势下企业变革的桥梁,引领企业走进新的创业时代。

本文包括珠三角经济、产业集群、企业战略、创新营销等4个部分。

 

1、珠三角经济发展方向分析与预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地区产业结构日渐开放,各行业正在由各成系统的小产业结构向大产业结构系统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必须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之中。无论是落后的地区、抑或是发达的地区,都不能自行其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应该是以资源分布为特征,知己知彼,分工合作,优化生产与资源配置,将市场做大做强,平衡共赢。

1.1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珠三角”地区覆盖了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的九个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惠州、肇庆,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逐渐形成了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环境等优势,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

国际资源丰富。“珠三角”各市已经与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人才资源雄厚。珠三角地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境外著名院校联合开办的大学园区、虚拟大学园等,为珠三角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1.2自身优势是立足之根

珠三角南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旅游、渔业、盐业、油气资源和风、潮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此外,珠三角还是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l中国拥有30个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现阶段竞争力还是竞争潜力上都名列前茅。

l在当前中国的三大经济中心中,珠三角最早参与全球化竞争,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中国的领头雁。除此之外,珠三角与香港、澳门有紧密的联系,在产业分工方面,形成较好的三足鼎立状况;珠三角毗邻东盟,较易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网络。

l现阶段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又是我国制造业基地,这是珠三角地区深入参与全球化基础。

l加强珠三角与周边区域合作,逐渐摆脱对西方经济的过度依赖是可持续发展路上的第一个障碍。我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潜力巨大、广而深的市场。

l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教育交流等形式加强区域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员合作。在更高层次人力资源流动和联合培养方面加强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

1.3发展中的问题

l功能定位失衡;

l开发与再造失衡;

l产业结构失衡;

l空间布局失衡;

l管理与现阶段发展实际失衡。

1.4发展方向:“平衡发展”是未来

1.41战略方向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针对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遭遇国际市场的压力,珠三角发展空间越发狭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不被边缘化?珠三角地区必须要知己知彼。首先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和已有的成果和基础,在区域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壮大自身区域竞争优势;通过合作、互补,取得“共赢”效果的同时,提高区域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力。

1.42“竞争”与“合作”平衡

资源不是无限的,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资源有限都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如何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增加?为经济发展助力,这就需要区域间合作,共赢发展,以先易后难,扬长避短,着力打造局部优势,再以局部带动整体的全面竞争优势,实现资源最大利用率;在竞争中有合作,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竞争当中去,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要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将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争并合作,靠合作来竞争,形成双赢的良好区域间经济关系,将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各种可依赖的竞争资源相结合,取长补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二次创业形势下产业集群的趋势与分析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支持机构,通过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其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以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1产业集群发展下的定位

l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企业定位。集群企业立足整体,以深入挖掘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为目标,突破原本的单一产业边界,在相当范围区域内,联系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机构、政府、协会组织等互动。从根本上改变原本的“小国寡民”思想,寻求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实现群内企业的共同发展。

l产业集群发展下的政府定位。政府应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通过竞争来促进集群效率和创新,从而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

2.2以集群为基础大显身手

2.21整体竞争力提升

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必然会带来成本降低、激发创新能力、生产效率提高等优势,从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所以,在同等条件下,集群必然比非集群更具竞争力。

2.22合作加强

集群整合一个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拉近了空间距离,由于集群的纽带作用,使企业之间接触更加密切,容易形成企业间的密切联系;同时由于集群在企业间形成了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排除了相当一部分后顾之忧,降低了合作风险与成本,因此企业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2.23创新激发

集群整合区域内大部分企业,促进企业合作是一方面,但也由于企业空间接近,竞争压力必然大增,驱使群内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力争上游,保持竞争优势。同时,集群的良好平台,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创新热情和能力必然大大增加。

2.24知识和技术扩散

产业集群是高度关联产业的集合,有着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空间接近性,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集群内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内的传播与扩散是必然且迅速的。

2.25降低成本

l生产成本,由于集群内企业可共享公共-产品和要素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金融资源、能源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投资成本降低;污染共同治理,可降低企业环境治理成本;相互配套,降低自循环配套生产成本;人才市场自发形成,降低人才搜寻成本。

l营销成本,共享市场网络,降低市场营销成本;建立共同采购中心,降低库存成本;以集群品牌开拓市场,降低品牌打造成本和市场宣传成本。

l运输成本,集群内上下游产品就近获取,各种配套服务就近获取。

l交易成本,集群内的企业相互靠近和长期交流互动,具有较强的根植性,建立了牢固的信用基础,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l信息成本,信息共享和交流,风险共担。

l学习成本,相互近距离学习和模仿,集群内开展的“集体或集群学习”,降低了企业各自学习的成本。

2.26资源共享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了产业生产的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2.3推动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如何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发展,资源最有效利用,是未来的主要竞争优势。生产率、创新能力是未来竞争的成败关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生命脆弱,竞争能力不强,如何根本改变这一情况,正需要利用产业集群特有的竞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出口盈利能力,获得更多、更持久的长期利益。

 

3、二次创业形势下的企业战略准则——平衡

3.1战略规划和战术经营并重

战略规划和战术经营是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要素。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岔路,战略规划的意义在于怎么才能选择一条能够一直走下去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会出现悬崖断路;战术经营的意义在于企业能把这条路拓展多宽,决定了企业在当时的实力。可以这么说,战略规划是致力于寻找一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战术经营则是决定了企业当时的发展水平。

但是,直至目前为止,有众多的企业还存在重战术,轻战略的思想。但我们说,前车之鉴后者之师。重战术,轻战略的教训已经屡见不鲜:陈川粤大酒楼、百信鞋业、李家琛等等,都可以说是将战术经营演化到了顶峰,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最终却都黯然收场,我们不得不反思反省。当然,这并不是说战略规划就比战术经营更加重要;而是说战略规划和战术经营并重,而不能单单发展哪一个。这也是蒋氏平衡分析法所提出的阴阳平衡的发展理念。

3.2战略规划面向未来

战略规划面向的是未来,战术经营面向的是现在。没有未来的发展企业必然是短命的,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而没有现在的发展则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蒋氏平衡分析法多次提出企业健康发展要战术战略两手抓,两手都要重的原因。准确的预见性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灵魂;远见和准确的推测是战略规划的核心。

3.3战略需要多层次参与

战略规划不是高层管理者的特权,作为中层的管理者同样需要战略规划的思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的生产销售任务是由中低层管理者直接负责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极大的变化。所谓顺水行舟,乘风破浪才能事半功倍。而如果中低层的管理者缺乏战略性的思维,极有可能就是导致企业的投入大于产出,付出大于回报。战术是面向现在的,是具有时效性的,即使出错了,亡羊补牢,其时未晚;但战略是面向未来,方向错了,就意味着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摆脱困境。所以,准确的预见性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灵魂,远见和准确的推测是战略规划的核心,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3.4战略规划制定避免误区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但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上,却走入了误区。我们说,战略规划面向的是未来,不能混同于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这是其一;其二,战略规划存在了复制性和盲目性,两个企业在业务上,组织形式上可能是极为相似的,但这两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不是一样?当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比如买衣服,大家都是人,衣服的样式能有多大差别?是不是所有衣服你都能穿?当然不是,还有高矮、胖瘦的差别!企业也是一样,同类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存在着差异性,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而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是量身定做的,其他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盲目的复制。

3.5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蒋氏平衡分析法提出平衡理论,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许多企业在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制度、准则,但也并不是说越先进越好,关键在于要有一套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企业价值观、制度、准则等,对战略规划起到事半功倍的协同和保证效果。战略规划的制定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适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做到平衡发展。

 

4、创新营销的平衡原则

4.1创新营销要体现平衡原则

所谓创新营销,就是创新与营销的结合,包括音乐营销、电影营销、网络营销、公益营销等。想他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拓宽视野,让伟大的创意在思维空缺地带落地。创新营销的思路可简单归纳为:目标在哪?支点在哪?机会在哪?资源在哪?优势在哪?我们是否站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或是独特的一角?

4.2创新营销的关键战略

在营销创新过程中,我们发现的第一市场机会往往是“环境机会”。这样的环境机会是否可被利用,是首先需要细加甄别的。不是每一个线索都是有用的,环境机会不一定必然有市场机遇,只有当某一环境机会可转化为“企业机会”时,这样的营销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表面机会与潜在机会。市场的表面机会并不难以识别,事实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总是围绕着表面机会而展开,表面机会是企业最易发现和察觉的机会,是企业发展可见的直接动力。但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黑马”,自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表面机会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市场竞争中杀出的“黑马”,其必然意味着它发现了潜藏的“潜在机会”,创新营销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发掘这种潜在机会,转化为发展的资源!

主体机会与边缘机会。主体机会是行业内的一般机会,这种机会甚至无需用心去发现。所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样的比喻自然不太恰当,但可说明其中的意思,我们在激烈的主体机会竞争中想要脱颖而出,那无疑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所谓边缘机会,就是在多个行业之间衍生出新的行业。发掘边缘机会,作为在主体机会竞争之外的重要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与潜在机会发掘一起,构成了企业能否迅速扩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这也是创新营销探索的重要目标。

4.3创新营销的补充战略

相同产品下,不断开发新用途。在原有产品特征的基础上,以此开发或挖掘以该类产品特征的新产品或该类产品的新用途,这是创新营销的短期任务。

产品新定位。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对原有的功能定位重新设定,以寻求新的消费群体;打开市场的新缺口,同开发新用途一起,产品新定位式的创新营销模式,对企业短期发展战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产品组合。一般来说,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都不是单一产品,并且,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可能是互相绝不牵连的,故而以产品组合战略,以系列产品推出的营销方式创新,具有扩大市场的意义。当然,这种产品组合策略的营销战略,在众多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但依旧不失为在新的时代下的良好的创新营销战略。

产品差异。不同的企业提供同类的产品,在不改变该产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基本性能的条件下,采取不同设计造型、不同的包装装潢,或附加某一特殊功能、标志等,使自己的产品显示与众不同的特色,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这一创新营销领域,事实上也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模式。

产品延伸。这种创新营销模式使用于已经在市场某一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企业,正在寻求扩大和突破。产品延伸可以分为“上行”延伸与“下行”延伸,“上行”主要在于争取高端消费群体,而“下行”则在于打造大众消费品牌。产品延伸的方向必须要在“知己知彼”前提下,审慎思考。

产品区域化。所谓“入国问禁,入乡随俗”,随着经济全球化,即使是中小企业,也要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了地域文化的隔阂,导致产品在某一区域大获成功而在另一区域却惨败告终。所以,应当发展文化先行的创新营销战略。

推荐
资深战略管理咨询顾问、中国平衡分析法创始人、行业预测专家
类别:扩张模式 |   浏览数(285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