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严世华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客户服务  运营管理 
地点: 四川 成都
签名: 严世中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36
  • 博客访问:1265937

专家文章

重温《下海》,仿佛就在眼前 2011-12-03

标签: 立身成败   在于所染  

 

重温《下海》,仿佛就在眼前 

严世华

 

  11月初,在南宁的一个饭局,我与刚从广东回广西老家投资的黄老板一拍即合。不过,不是一笔买卖的成交,却是彼此都对时下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下海》产生了共鸣。

  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每集都没有放过,再忙也会准时收看。剧中所发生的创业、买地、集资、突变,甚至连上当被骗……都跟我那时遭遇的一模一样,简直就像发生在昨天”!

  这一席感言,顿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当年的下海往事如同潮涌浪奔,倾泻直下……

  ●逼上梁山,《下海》只是“无奈的选择”

  随着《下海》剧情的展开,最吸引我的是陈志平和他爱人周芸,因为他俩身上有着我昔日的“影子”。这是此电视剧最贴近现实人生之处,它没有简单化地表现下海人后的结果,而更多真实展示了他们下海前的心态转换历程和那个改革开放大潮中新旧体制在观念上的碰撞。

  我在“下不下海?”这个问题上,曾经犹豫不决并纠结了十年。前期有点像安于“仕途”的陈志平,他一直都不想主动下海,这一点与我十分类似。其实,我早在1986年就已经“下过海”了。当时为从南方调回北京,不得不暂时在北京一家个体研究所,找了份办公室主任的“差使”,与那时还未出名的五笔汉字发明人王永明为邻。可我人在曹营心在汉,老想着“上岸”;后来如愿以偿被调到中央机关国家科委工作,后来又进了一家中央大报干记者,算是不但上岸还“登了高”。那时只是一门心思地跑新闻、获大奖、评高职,心无它欲。几年下来,连续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大奖20多项,其中有些报道还得到九位中央领导人的批示表扬。

  而后期我就更像“枪到出头鸟”的周芸了。那个时代她虽然身处北方小城市,但即使我工作在首都北京也是一样的像她那样“遭殃”。她在剧中从一个小会计,被任命为粮食局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还被粮食局长派去广东建窗口,她几经磨难靠卖地赚了几十万,反倒落了个被逼退款的下场,不得不愤然下海。这正是那个时代国有体制摧残贤者、打击能人的真实写照。周芸与我当初的愤然下海缘由可谓同出一辙!在那家中央大报干了5年记者后,我又调入一个新创办的全国性大报担当新闻部主任。委以重任的我,应了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唐诗。抓重大新闻,带记者队伍,甚至为报社拉来整版广告,(当时受广东一家化工企业之邀,在他们的新产品发布会上谈了点市场营销的见解,没想到企业的董事长非常赏识,居然提出一个“易货”的条件:只要我愿意给出谋划策,就在我们报上做十几万元的整版广告。结果,我这个新闻部主任干了广告部主任的活儿)。可正当我干得风风火火之时,与周芸的“太能干”一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就来了……

  1996年初春,寒气逼人的一天。报社的社长、总编突然紧急召集我们几个部门主任开会,会一开始突然向我发难:指责我曾受国家科委和钱学森表扬的、国家863项目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报道,是为煊耀自己;我手下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太多;甚至就连我为报社拉来整版广告,得到2%的提成,也成了谋私利的“罪状”。这一幕,就像《下海》电视剧中“周芸居然赚了这么多钱,谁也不能容忍,粮食局顿时乱了;很多‘红眼病’找局领导提意见,让周芸把赚的钱交出来,并要求调查周芸。”的情景再现。我无语,当场写了辞职报告,下海去了海南。

  ●历历在目,《下海》中事件“都曾经有过”

  电视剧中的大成公司,因老板旷大成回北方老家长兴市,以高利息的诱惑,吸引来父老乡亲的7000万的集资款;后来又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银根紧缩,明文规定不许放贷。此时正值长兴人赴大成公司领利息之时,结果雪上加霜,进而引发了大成公司被围的逼款事件……

  实际上,剧中这种事儿在那个年代还真真切切发生过,我就亲身经历并且差一点儿卷入其中。记得1991年的5月前后,我被报社领导叫到他公办室,交代我帮一家当时很火爆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的集资活动做宣传推广;被我婉言推掉了,推荐了另外一位记者。当时并非我有什么先知先觉之类的料事如神,现在看来还是我性格中的过于安分、求稳,甚至有些胆小使然。当然,正是这种性格也让我失去了一些机会,就像《下海》剧中周芸被粮食局派去广东建窗口一样,我也有过几次这样的机遇。比如,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报社派我到广东记者站当站长,我拒绝了,后来我的接替者到任后,正赶上了当地的房地产热潮而发了财;深圳一家软件集团老总曾以百万年薪和集团副总一职邀我加盟,我仍拒绝,而后它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国内的著名IT企业,我一再拒绝是认为时辰未到。尽管我拒绝了许多机遇,可迄今最值得庆幸的、也是最正确的一次拒绝---是我因此而躲过了“长城公司十亿集资大案”,这场横祸。

  谈到机遇,我认为很多商海中人对此爱犯常识性的错误,自以为机遇就是抓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实际上“在正确的时机遇到了正确的人”,那才是机遇!也就是说机遇随人而来,人即机遇,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二千多年前,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秦国不正因为遇上了卫国人商鞅,秦孝公与之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彻夜长谈。而后这个卫国人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四个字:商鞅变法。从此,秦国的历史被彻底的改写。而如今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做大了的、又没什么文化的老板,对待机遇总喜欢“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他们大都自以为财大气粗,无所不能,好像只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当带着项目的人才奔他而来时,既得不到善待又没予以应有的尊重,甚至想贪利居己去排挤对方,结果,人才一走机遇也就随之消失。

  顺便说一句,那天报社领导交代我帮长城公司宣传的任务,我并没有当场拒绝,而是考虑了几天后才答复他的。那几天我仔仔细细地研究了这家公司集资活动所有资料。老板叫沈太福,原在吉林省某水库工程局工作。6年前,在“公司热”的浪潮中,他成立了长春长城科技集团公司。两年后闯北京靠7万元注册了长城机电技术开发公司,又低价购买一个电机发明专利。1991年5月开始以发展节能电机名义,许出高达24%的年息,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形式,向社会广泛集资。承诺投资款可随存随取,等于是银行的活期存款,却比银行活期年利率1.8%高出10倍以上。这就像给想发财者打了吗啡,又如《下海》剧中那些热切得到25%集资利息回报的长兴人一样,顿时在全国掀起疯抢“长城集资券”的狂飙,短短半年内就在全国17个城市集得10亿元巨款。随之,我产生一个疑问:沈太福许出了高达24%的年息,他究竟有没有能力兑现呢?向金融专家请教后得知,那时候全世界的资金利润率一般都在15%以下,10多亿元的巨款能取得10%的利润已属不易,要偿还24%的年息,纯属“天方夜谭”。我在想:长城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迅猛崛起得此巨资,正常吗?我是学文学的,记得莎士比亚在他的《麦克白》剧中曾说过“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古人不也警世过:“暴得大名则不祥”!我凭直觉感到,这场集资闹剧肯定要出事。但在那个经济过热、发财心切的年代,谁能理智的了?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呢?

  当时,交代我任务的报社领导不久又调到某部委荣升副主任(部级)。一次我去采访他,对他秘书提醒:转告老领导,别再公开批示支持长城公司了。正好这位领导进办公室听见,问我:为什么?我让他看一张中央大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题为《二十天集资二千万》的通讯报道,上面醒目刊登着他到长城公司视察时,与沈太福合影的大幅照片,文章中赫然地发表他的亲笔批示:全社会要大力支持长城公司转化科技成果的集资活动。我说,这些公开发表的图片文字,可能将来会是秋后算账的证据哟!

  不幸,一切皆被言中,而且比《下海》剧中人的下场更严酷得多!现实版的结局是:几个月后,这位部级领导被双规,并判了20年徒刑;我推荐的那位记者以及他推荐的广播电台同学记者,分别因受贿被判处7年和10年徒刑。而沈太福,则以贪污罪与行贿罪,两罪并罚,执行死刑。

  ●以败为鉴,《下海》方知何为“上当受骗”

  记得上大学时,读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中,有一句话:“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当我真正下海后,开始成天与正规体制外无规则、少诚信的生意人打交道后,才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就是商海险恶的真实写照……

  就看看《下海》剧中的几个主人公吧!哪个没在生意场上过当?受过骗?从周芸初到东宁受骗买了拆迁饭馆、又卖裹了土豆的假松花蛋遭查处;到陈志平被熟人肖肖卷走三百万;再到赵永明被龙老板设下骗局而倾家荡产.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何曾没有像陈志平经历过在海南被人卷走几十万财产“走麦城”;不也如赵永明那样上一个所谓朋友的当而大意“失荆州”.将剧中发生的磨难与自己遭遇的“劫难”,一对比和参照,心中激起千层浪:上当与受骗不正是从商者的必修课吗?这就如不经暴风雨,哪得见彩虹一样!把经商比喻成下海,将商场称之为商海,一个“海”字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是海,就肯定会有惊涛、有骇浪、有险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下海》一剧是真实而成功的。它打破了以往许多反映这类题材的电视剧,但凡描写创业下海者都是轻而易举,皆为成功光鲜的,似乎下海是件一挥而蹴、好玩的儿戏;只要你足够聪明、脑瓜子快,大把的钱就会滚滚而来。这种脱离现实的虚幻,既误导人又坑害人,理所当然不受欢迎。而《下海》剧中的几个主人公则反其道而示之,他们几乎都是辛苦加心苦,沿着“失败是成功之始”与“成功是失败之母”,如此切合经商实际之路发展,这才是下海的真实,是商海中应该发生和必然经历的,也是让我感到共鸣之处!

  边看《下海》,我那段初涉商海“呛水”的往事,边如过电影般浮现在眼前。我是这样感悟的:上当受骗是商海的常态,你不能回避它;关键是怎么面对正视它,甚至于如何战胜自己?

  当年,我在海南创业经历了承包亏损企业,采用CS经营法试点成功达到最辉煌之时,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灾难也悄然随之而降临了:由于一时不慎,我的财产顷刻间席卷一空。撤回北京后,我又回到当初创业时“风萧萧,易水寒”的起点。一个人遭受的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曾经辉煌”过,又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要知道创业时,钱是男人的胆噢!

  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低谷,我沮丧、悲观、绝望。想知道我是怎样再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吗?可能有人会猜测,是不又有人给你投资了?或是发现了什么新商机?错!其实此时此刻,只有心态的转变,才是唯一的出路!一天早上,我呆呆地坐在前门的一家茶馆里。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我5年前在深圳一起办过报的赵老板。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我正倒霉,但并没有安抚我,只是问了一句:“当年我被骗了200万正借酒浇愁时,还记得你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吗?好好想想。”他走后,我苦思冥想当时到底说的“是哪句话”呢?突然尤如一道闪电划过,“那句话”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名言:“人不可能被任何人打垮,只会被自己打垮”。就在那一瞬间,我像打了强心剂似的振作起来。天无绝人之路!多亏过去在中央媒体的名气尤存,很快,一位报界朋友新创建一份电脑类报纸时,高薪聘我任“商界版”主编。我又借此再次打工干起了的老本行,“蜗居”一年后当积累了资金,我又出来重新下海创业,注册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就像一句台词说的:“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新再来”!

  在此,我也告诫年轻的朋友们,莫惧人生遇险阻,从来英才多磨难。当你突遭打击时,请背诵一下孟子留下来的“英雄汉宣言”: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实,孟子是在告诫我们这些下海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只有通过以上那些才能使自己的内心警觉,使自己的性格坚定,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的确,常遭雨淋知备伞。

    下海这些年,让我在上当受骗的教训之中,逐渐悟出了一些识人之道:

    一是行重于言,对方说得再好也必须以其行动来验证,注意:信由人+言而成,人一旦失言,何以诚信?

    二是一定要“看”他怎么说,因为唯有亲眼方可看出真相;

    三是即使“听”也得特别留心听后面那几句,人一般开言前边说的话都无关紧要,而最后的话才是真实意图;

    四是失礼之人必失信,即不要对与你合作者,突然不尊重你之举抱以忍让,应当立刻停板方可止损;

    五是辨人观其交游(其交什么朋友),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即可看出其是好坏人)。

  总之,做生意要交朋友。一般来说,当被所交朋友骗过、害过、帮过,历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较后方晓真伪。但别忘了“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因为交友不慎乃人生大忌。

推荐
严世中华
类别:总裁时评 |   浏览数(239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