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邓鸿
领域: 财税会计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13902475380中国消灭财务漏洞***人,切实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777
  • 博客访问:2924600

专家文章

少听成功学 多听失败学 2010-09-06

世人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老板更喜欢听好话,听成功的故事,但是成功的故事娱乐性强却给人的教育意义远不如失败的故事,本人一直喜欢总结失败的案例,本人的《财务黑洞封杀有道》总结了很多企业失败的案例,前车之鉴,意义深远。令人欣慰的是有许多公司的老板喜欢听本人讲这些故事,,甚至还有一些老板愿意请本人去他的公司讲这些故事,本人觉得我的心思没有白费。今天发现《少听成功学 多听失败学》一文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特把该文转载于此,供大家借鉴分享。原文如下:

前几天,一直在酝酿写一篇评论成功学的博客,昨天听到我一个朋友在四川自办工厂10年,去年因为野心太大,没有及时收手,结果导致投资失败,10年的积累全部泡汤,最近闷闷不乐。今天看到马云的管理日志,更加有同感,虽然我没有马云的事业做的大,但是,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我从小也非常爱读名人传记,在羡慕别人获得成功喜悦、激动的同时,从中获得一些动力、启示,或者灵感,从而效仿名人,希望成为名人。可是,我身边遇到的成功的范例极少,特别是职场上,创业上,成功的范例少,而失败的范例更多。我就在思考这是为什么。我知道,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并一定值得学习或者效仿。可是,现实生活中,东施效颦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前几年,因为偶然的原因,接触了一些搞安利和南方李锦记直销的人,他们硬是极力拉我入伙,三番五次约我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碍于面子,我不好拒绝,于是跟着去听了几次他们讲演的活动。

看到那多数人都激动不已的热闹场面,我倒是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冷静和怀疑,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些极力想发财而又发不了财、穷疯的人急于想通过直销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下层人的胡闹。我问他们,成功的概率有多高,他们说很低,这是很可怜,他们都已经被完全**,整天陶醉于急于发财摆脱贫困的梦想之中而不能自拔。而那些被组织者请来讲授所谓成功经验的人,讲起来歇斯底里,就像解放之后中国的贫下中农忆苦思甜那样,对那些听众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煽动性,虽然出生贫寒,卑微,值得敬佩,但是,应该是特例,并不具有他们所宣传的成功代表性、普遍性。

我进入商海之后,经历的几家公司,包括身边朋友创办的公司,大都已经因为经营不善,投资失败而破产(可以参考我以前的博客),经过洗礼,成功活下来、获得成功的实在不多。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启示,我意识到,在中国,要创办公司很容易,但是,要成功地经营、存活下来,获得持久地成功,以至于基业常青,的确不容易,太难了。

因此,我后来自己创办公司,经营公司,管理事务,都十分谨慎和小心,既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更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否则,我就会重蹈别人的覆辙,一夜回到解放前。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般而言,是指个人在经历过失败,经过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获得直接经验和成功,这是一般规律。恩格斯也说过同样深刻的话“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可是,我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来理解,那就是,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间接经验,同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获得成功,而不一定非得自己犯错误,获得之间的经验教训,之后再获得成功。 否则,太没有悟性了。

比如,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和几个朋友公司的老板(参考前面的博客),后来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心理变得非常膨胀,追求那些不可能实现的长期项目,忽视、没有中短期带来现金流的项目的支撑,结果,公司的现金、信贷等资源被耗尽,最后倒闭。在人事管理政策上也出现任人唯亲的局面。等等。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无论是家庭个人或者公司企业,都要做增收节支两管齐下,扩大积累,否则,难以持久。可是,有些人就喜欢增收,而不节支,最后,照样无法扩大积累。他们忘了,节支也是一种变相的增收。

原文链接:http://blog.ceconlinebbs.com/BLOG_ARTICLE_34704.HTM

推荐
13902475380中国消灭财务漏洞***人,切实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类别:职业化 |   浏览数(655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