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冯鹏程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财税会计  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全国著名资本运营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52
  • 博客访问:1342758

专家文章

“内忧外患” 国企改革破压再前行-资本运营投融资专家讲师冯鹏程教授-中国产经新闻-采访 2014-04-16

2014年1月2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教授接受《中国产经新闻》关于国企改革的采访。

 

采访原文如下:

 

“内忧外患” 国企改革破压再前行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梁薇薇 日期:2014-01-29 访问量:3187

  本报记者  梁薇薇报道

  已经过去的2013年注定要被历史所铭记。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组成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向,总目标,路线图。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坊间流传“国企成为此次改革的最大赢家”,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后,市场不禁惊呼国企改革成为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人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心情的起伏变化多少折射出,这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其改革注定要备受瞩目。

  从1984年国企改革的起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到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动国企改革的“大刀阔斧”,近30年的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新一轮国企改革仍然面临“内忧外患”。对内,国企垄断,“国进民退”的说法一直在舆论中占据主流。对外,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国有企业”的标签也常常让世界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陷于被动。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国企改革部分的表述,似乎也为这一轮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内放开,各方面领域更全面地放权、赋权,激发活力;对外开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与世界进一步融合。

  “内忧”·放开

  2013年开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吸引3亿用户的腾讯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由于直接分流了运营商的部分短信、彩信甚至话音业务等业务,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奶酪”而引起了这场战争。

  人们之所以关注,一部分原因是自身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事件双方的特殊身份。国有垄断电信运营商和民营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较量,很容易让人们陷入到“国进民退”的讨论中。而舆论一边倒,长期遭人诟病的国有垄断电信运营商受到了指责。

  而这只是国企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小小的案例。

  国企一直在改革,但是民怨还是如此高涨,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看来,这是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来水、天然气等自然垄断性领域,交通、公共卫生等公益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有国家财政补贴,本不该以盈利为目的,但在中国恰恰相反,只想涨价,赚钱。这就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而那些该放开的,比如电信行业,在国外完全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任何类型企业都可以进入。但是国内不是如此。垄断形成了高价格,却是低服务,所以就造成老百姓很不满。”高明华指出,在某些程度上过去我们的国企改革有很多的误区,没有认识到国有企业应该做什么,或应当做什么。

  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部分,分类监管是重头戏。《决定》指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分类监管其实就是要解决国企垄断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仅仅是提出来,具体怎么操作现在还没有出来。

  目前对于国企的分类,市场上有公益性国企、自然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行业国企之分,也有垄断性国企、竞争性国企以及垄断+竞争性国企之分。

  不管怎么分类,高明华认为,分类一定要明晰,目标要纯碎。公益性国企就是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盈利为目的竞争性的国企,诸如电信、石油之类的行业,该放开就放开。不能具有一些矛盾的职能,否则,国企改革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

  “外患”·开放

  “走出去”作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条“新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加快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占我国“走出去”企业队伍2/3以上的国有企业无疑是“走出去”的主力军。但是这些国有企业大多通过并购形式走出国门,而其中很多都是来自自然资源领域,这就引发了越来越多东道国的担忧。因此,当地政府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也会提高戒备纺线。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我国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方面过于强调所谓的“国家安全”、“国有公司”和“政府补贴”。除此之外,从媒体的报道中可知,近年来我国西北有色、唐山曹妃甸投资集团等都遭遇类似尴尬情境。欧盟虽然不提“国家安全”,但是也顾虑中国“走出去”的企业由政府控制,会使欧洲企业在竞购资产时处于劣势。

  因此,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国企,降低国有控股比例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其中一条路径。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实现这个路径提供了可能。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百分百的国企,国际上有些人会认为国企有政府背景,能够享受到国家的特殊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公平。因此,国企参与全球化竞争就会比较被动。而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对企业走出去投资应该会好一些。”

  事实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混合所有制企业就已出现。现在特别强调,并且成为国企改革之中的一个亮点,市场人士纷纷认为这将有利于国企走出去。

  对此,冯鹏程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确会对国企走出去有利,但是要看具体怎么混合。国企民企持有相同的股份,还都是小股东,国企一股独大,这些都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后还是大股东还是国有企业,那么意义可能不那么大。

  此外,霍建国还指出,其实国际上目前所谓高标准的开放跟我国的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开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中性,至少不要开小灶,享受特殊政策。

  对于这一点,高明华表示认同。“国外对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有一些看法也是很正常,因为中国政府给予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财税、资源上的优惠政策。因此,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对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参与的太多。”高明华强调,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适用于走出去的竞争性国有企业。管资本与回报,不管或少管人和事,这是对的。

 

原文链接:http://www.cien.com.cn/html/Home/report/14013293-1.htm

 

“内忧外患” <wbr>国企改革破压再前行-资本运营投融资专家讲师冯鹏程教授-中国产经新闻-采访

 

《企业财富工场特训营》:

http://wenku.baidu.com/view/a3e0e826b4daa58da0114ac9.html

电话:010-6449508215011006695

Q Q: 2417702459,1668972957

邮箱:uibe_zbyy@sina.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engpengcheng

腾讯微博:http://t.qq.com/uibefengpengcheng

授课视频链接地址: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冯鹏程_orderby_2

 

 

推荐
全国著名资本运营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
类别:金融证券 |   浏览数(153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