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罗忠源
领域: 生产管理  运营管理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16
  • 博客访问:88451

专家文章

中国低端制造业,没有出路了吗? 2008-04-19

标签:

    “2007年12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调查: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玩的玩具等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其实在广东,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我们的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一些低端制造业,如制鞋,制衣,2007一年选择关闭结业的就有20%以上……”(摘自深圳新闻网)

    2008年的状况更糟糕: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一季度累计近4%,全年预计超过10%;广东省政府提出未来员工工资倍增计划设想,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需要的生产、生活性物资成本快速上涨…….这些因素加起来,足以使出口型制造企业毛利率下降10%以上,而2007年,应该有超过50%珠三角代工制造业,利润率在10%以下,2008年,将有数以万计的制造业面临关门歇业的选择,单广东,就将面临万家以上制造业关闭的压力,带来的不仅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有数百万人面临失去工作压力……

    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转移、行业升级和转型问题,处理不好,将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如果局面没有改观,未来几年,沿海将有近5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打回老家去,中国的内地制造业、农业经济发展,做好准备了吗?

    一度带领全国人民逐步走上打工致富的制造业,在竞争真正来临的时候,难道就这么脆弱吗?中国低端制造业,真的没有出路了吗?不妨让我们回忆一下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发家史:

    第一阶段:初生阶段。时间应该是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可以说制造领域遍地是黄金,所有参与进来的投资建厂者,或多或少都赚了几桶金,有的后来成了小老板,有的成了大资本家,大企业主,甚至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中国这快处女地造就的这一拨富人,最多的是港人和台商。这一阶段,造成企业主容易发家致富的条件是:一、好市场。市场求大于供,世界对于低价工业品需求旺盛,后期特别是中国这个新兴市场,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工业产品由单纯的外销,逐步过渡为内外销结合,强劲的市场需求,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二、低成本。中国改革开放吸引投资的一大优势就是低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低廉。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300多元的月收入就足以吸引无数农村劳动力的眼球,甚至有些在内地国营单位拿着100多元月工资的“国家工人”,也纷纷选择丢掉铁饭碗 “下海”。那个时候,当一家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贴出招工广告的时候,绵延数里的见工队伍常有发生,每年春节过后,工厂大门前,见工人员大多门庭若市。三、好政策。各地纷纷招商引资,比优惠,比政策。免租减租,免税减税,企业社会责任小或很少企业会承担社会责任,谈到社会责任的时候,是政府怕企业,怕企业不增资,怕企业搬走。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初期。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一些发展较快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始抗起世界高科技制造业的大旗,世界工厂在中国,世界工厂在珠三角,世界工厂在东莞等不同版本的口号式宣言让中国制造业者赚足了自豪感。而与珠三角不同的是,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开始阔步走向世界,大量的物美价廉的工业消费品,顷刻间让世界感到中国无处不在。这一阶段,铸就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条件是:一、创业潮。中国人过了十年的打工为主的日子后,身上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生活安定后,猛然醒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看够了老板的脸色之后,一大批带着事业憧憬的国人,选择了创业,而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成功的。二、依旧低廉的成本。这个时候的土地、厂房租金相对依然较低,劳动力成本虽然较早期翻了一倍,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依然具有一定优势。国家税收政策没有显著变化。三、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创新。这个时期是世界工业消费品快速创新的辉煌时期,而中国,正是这些创新产品的主要生产者,竞争压力相对较低。

    第三段:成熟阶段。2005年以后,许多制造业主一觉醒来,第一次感觉到,赚钱也不容易。以前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有市场,有定单,办工厂就可以赚钱,甚至是,只要办一家加工厂,就有人找上门来让你赚钱。让企业主们困惑的原因是:一、行业竞争加剧。由于国内制造成本的不断升高,加上国内工厂越办越多,第三世界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不断对外开放设厂,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前的价格竞争压力。二、成本上升。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石油、金属、化工等原材料价格飞涨。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据估计,这将使制造企业增加约15%的劳动用工成本,加上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显现,政府指导性最低工资不断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型企业成本无奈增长。三、政策变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与国家税收年增长超过30%相对应的是,企业受税收方面的影响造成的成本压力巨大。

    中国低端制造业,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回顾一下第一、第二阶段中国制造业黄金时期的生存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制造业几乎可以不用考虑内部的管理因素,就可以赚钱。但在一个成熟的工业社会,企业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制造业本身的内部管理。第一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就象初生的孩童一样,处处受到呵护,这个孩童甚至还享受着八代单传的待遇,生长的环境,无比的宽松。第二阶段,是学生阶段,只是世界没想到中国学生的能力是那样的强,学生那样的多,当就要毕业的时候,造成了世界的恐惧,而你们,在内忧渐显的同时,也要面对世界的压力。现在,是中国制造业走向社会的时候了,在这个社会,充满了竞争,人人都要独自面对困难与挑战,而面队困难与挑战的唯一武器就是管理,很多制造业主,要从头学起。

    我访问的一家港资制衣企业,老板正面临和众多制造业主一样的困境:2007年底,工厂因为延误交货和质量问题遭客户索赔300多万元人民币。今年的头三个月,工厂开始不再赚钱,老板跟我交流的时候沮丧地说,“今年准备下决心请咨询公司做一下管理改善,以前自己也知道管理有问题,浪费很大,但就是改不了。”“实在还不行,年底就准备关门,转做其他贸易之类,现在这个情况是做得多,亏得多。”跟他沟通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在制造业管理中非常自信的顾问老师的我,依然感到心事凝重。这是一家年销售过亿元的中型制衣企业,拥有员工近2000人,开业已有十多年,谈到这些,看得出老板具有万般依依难舍的无奈。带着难以承受的期盼,我答应为他们做一次全面的管理诊断调研,凭一个咨询老师的经验和直觉,这个企业具有巨大的管理改善空间,但哪怕明知道通过管理改善可以为他降低10%以上的成本,又如何能仅仅通过语言表述让他相信并消除对未来经营恐惧的疑虑呢。

    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其实你们可以通过管理改善走出当前的困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一定在你不曾经意的某个地方,虚掩着一扇窗,期待着你再一次的努力,把它推开。(未完待续)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782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