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陈扬菊
领域: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6
  • 博客访问:77442

专家文章

从无形处成有形 2008-02-08

标签:

      两个徒弟要出师了,老木匠师傅准备了两套礼物分别送给他们,请他们选择。一套是锯、刨、凿等全套工具,另一套是三个字。大徒弟年长有优先选择权,他想,师傅一辈子的绝活就靠这套工具,于是毫不犹豫地把工具扛走了。二徒弟打开师傅送的三个字:“土、王、天”,不解其意。师傅对他说:“这是无价之宝,你慢慢地体会吧!”若干年后,大徒弟只能养家糊口,二徒弟桃李满天下,誉为一代“木匠王”。此时,有人问他成功的诀窍,木匠王说:“工出头为土,工适中为王,工以人为天。”听者无不拍案叫绝,遂以流传后世。

      这位师傅不仅技艺超群,学识也过人。他把成功的道理蕴藏于行为和说文解字之中,揭示了工匠们工具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无独有偶:日本的工业发展靠“和魂洋才”,韩国的崛起靠“东道西器”,可我们说到抓质量,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工具、材料等物质因素,或是各种管理技术,如统计出质量、检验保品质之类。诚然,这些都是应该重视的基础条件,人类不能做无米之炊。但是真正的品质的形成要靠物质和精神两个条件,在具备了一定物质条件之后,一定要发挥精神的作用,否则不是事倍功半,就是成本极大的浪费。这就是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强调抓质量要对员工进行“哲学和纪律的训练”的原因。如果以为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科学的测量工具和质量保证体系证书就一定可以出高品质,就好比有了好的汽车和驾驶证就一定能保证安全一样荒唐。

      质量离开了人不行,人离开了精神不行。所以,不建立相应的质量文化,再好的管理工具也发挥不了完全的作用。这也是一些企业通过了认证没能提高质量,引入先进管理工具流于形式的原因所在。

      清溢公司在引入零缺陷管理时,首先是当作文化而不是工具引进的。零缺陷产生于后工业时代,带有知识经济的鲜明特色,而正在变革的中国社会是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胚胎中出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决定了引入这种管理文化的艰巨性。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灵魂深闹革命”,而是通过学习先进的理论,找出观念上的差距;到发达国家的先进工厂参观体验差距;投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去感受差距。落后了就要挨打,被吃掉,以此激发大家追求零缺陷的内在动力。

      这种洋理论能在中国生根吗?中华文化讲究的可是中庸之道。我们找到了两个根系:一是清溢从事的是高科技产品生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二是哲学上的同质点:我们发现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证明符合科学的许多中国哲学理论与克劳士比的管理哲学思想的一致性,人类优秀文化在科学的哲学领域殊途同归,只不过中国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将它们运用于军事和政治斗争,而西方人则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上。

      建立起先进的质量文化让清溢尝到了事半功倍的甜头。

      确立了以客户、股东、员工、供方四位一体的价值观,把质量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工以人为天”解决了“为谁做”、“为什么要做”高品质的问题。从根本上树立起长期稳定高品质所需的责任心和主动精神。

      从哲学上搞清了主观要符合客观的道理,主动抛弃主观质量标准,聚焦全体员工的心愿和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工适中为王”,形成有效的资源组合和快速反应,解决了质量的方向和标准问题。从方法上找到了产生高品质的源头——预防为主。从经济效益上找到了实现高品质的诀窍——一次做对,把高品质与快速反应及资源节省完美结合,“工出头为土”,过犹不及,第二次做对就贬值了。从改进上找到了实现高品质的技巧——科学衡量,不仅强化了被掩盖的质量损失印象,还能引导分析深层次问题,为预防提供依据。

      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文化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去追求科学之真、人性之善、艺术之美,解决质量基础性和根源性问题。在实现高品质的方向和方法上达成共识,为质量的品味和效率奠定基础。这就是人们容易忽视的无形的巨大威力。

类别:领导艺术 |   浏览数(3619)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